第六章,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第三十七条,处理信访事项应当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第三十八条.国家机关对所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按以下方式办理。一、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利于国家机关改进工作。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积极采纳 书面答复信访人。二 对信访人提出的投诉请求以及检举或者控告,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 核实 依法作出处理,三,信访人因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提出求助请求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帮助,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处理信访事项.依照国务院,信访条例、实行办理 复查,复核三级审查终结制度.信访事项的办理或者复查机关应当在上级行政机关受理信访人复查或者复核请求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复查或者复核机关提交作出办理或者复查意见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行政机关不再受理、第四十条.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了解信访事项的基本事实、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 或者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有关组织和人员应当配合,第四十一条。国家机关负责承办信访事项的机构,人员应当对信访事项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本机关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作出信访处理意见,第四十二条。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应当向信访人送达盖有本机关印章或者信访专用章的信访处理意见。信访处理意见应当包括信访人的基本情况,信访人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其请求 办理机关查证认定的事实 依据和办理结论等内容。第四十三条。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 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信访事项、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应当执行。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信访处理意见。信访人应当接受 第四十四条.信访事项办理过程中,信访人申请撤回提出的信访事项。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后.处理终止,第四十五条.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应当自受理信访事项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应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信访事项的督办工作 确定负责督办的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派信访专员了解信访法规,信访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听取信访人的建议,意见和要求。检查、指导信访工作。协调和督办重点,疑难信访案件。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对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的处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促检查可以采取阅卷审查,听取汇报,回访信访人等方法、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国家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 或者提出改进建议,一,信访事项的处理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策规定的、二,未按法定程序受理,处理信访事项,或者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反馈信访事项处理结果的 三.不执行支持信访请求的处理意见的。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或者弄虚作假的,五、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收到改进建议的国家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采纳的情况 未采纳的 应当说明理由。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向本级机关报告。重大,紧急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并提出制定。修改 废止政策或者解决问题的建议.第五十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一、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二、在处理信访工作过程中渎职、失职,处置不当的 三。其他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收到行政处分建议的国家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采纳的情况.未采纳的 应当说明理由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就下列事项向本级国家机关定期提交信访情况分析报告 一,接收书信、电子邮件。传真 电话及接待来访等情况、二,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和信访事项涉及领域以及被投诉较多的机关。三,承办和协调有关信访事项的情况,四 交办,转送,督办情况以及各部门采纳改进建议的情况,五 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及其被采纳的情况,六,提出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及其被采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