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防汛抗旱与水域。岸线保护 第三十八条.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领导下、统一组织 指挥。指导、协调和监督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其具体工作由太湖流域管理机构承担、第三十九条,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制订太湖流域洪水调度方案,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太湖流域洪水调度方案是太湖流域防汛调度的基本依据.太湖流域发生超标准洪水或者特大干旱灾害.由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两省一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后执行。第四十条.太浦河太浦闸 泵站,新孟河江边枢纽.运河立交枢纽。望虞河望亭。常熟水利枢纽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规定的对流域防汛抗旱影响较大的水工程的防汛抗旱调度指令,由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下达 太湖流域其他水工程的防汛抗旱调度指令、由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按照职责权限下达,第四十一条、太湖水位以及与调度有关的其他水文测验数据 以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测验数据为准,未设立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 以太湖流域管理机构确认的水文测验数据为准,第四十二条、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防汛抗旱和水域保护需要制订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经征求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部门意见.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由其报国务院批准。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应当明确太湖。太浦河,新孟河.望虞河岸线划定,利用和管理等要求,太湖流域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组织划定太湖、太浦河、新孟河,望虞河岸线.设置界标、并报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备案,第四十三条,在太湖,太浦河、新孟河 望虞河岸线内兴建建设项目 应当符合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和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不得缩小水域面积,不得降低行洪和调蓄能力、不得擅自改变水域,滩地使用性质、无法避免缩小水域面积,降低行洪和调蓄能力的,应当同时兴建等效替代工程或者采取其他功能补救措施,第四十四条。需要临时占用太湖,太浦河,新孟河,望虞河岸线内水域、滩地的,应当经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临时占用水域,滩地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临时占用期限届满,临时占用人应当及时恢复水域 滩地原状、临时占用水域、滩地给当地居民生产等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第四十五条 太湖流域圩区建设,治理应当符合流域防洪要求,合理控制圩区标准,统筹安排圩区外排水河道规模。严格控制联圩并圩,禁止将湖荡等大面积水域圈入圩内 禁止缩小圩外水域面积 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圩区建设,治理方案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太湖,太浦河 新孟河,望虞河以及两省一市行政区域边界河道的圩区建设.治理方案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第四十六条,禁止在太湖岸线内圈圩或者围湖造地。已经建成的圈圩不得加高.加宽圩堤,已经围湖所造的土地不得垫高土地地面.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国土资源等部门。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2年内编制太湖岸线内已经建成的圈圩和已经围湖所造土地清理工作方案,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