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饮用水安全,第七条,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地,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障饮用水供应和水质安全、第八条.禁止在太湖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有毒有害物品仓库以及垃圾场、已经设置的.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九条,太湖流域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巡查制度,并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设置水质,水量自动监测设施。第十条.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源互补,科学调度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和跨行政区域的联合供水项目,按照规划供水范围的正常用水量计算 应急备用水源应当具备不少于7天的供水能力.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供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的要求 编制供水设施技术改造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第十一条、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方案。太湖流域供水单位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并报供水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二条.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应急备用水源和应急供水设施,二,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和处理、三 组织指挥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 四 应急备用水源启用方案或者应急调水方案.五,资金,物资。技术等保障措施,第十三条,太湖流域市 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饮用水水源、供水设施以及居民用水点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在蓝藻暴发等特殊时段,应当增加监测次数和监测点.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太湖流域市,县人民政府发现饮用水水源,供水设施以及居民用水点的水质异常,可能影响供水安全的.应当立即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第十四条.发生供水安全事故,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按照规定程序上报,并根据供水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按照职责权限启动相应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优先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发生供水安全事故 需要实施跨流域或者跨省。直辖市行政区域水资源应急调度的,由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对太湖,太浦河。新孟河,望虞河的水工程下达调度指令 防汛抗旱期间发生供水安全事故.需要实施水资源应急调度的,由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下达调度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