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第二十五条,太湖流域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太湖流域湖泊 河道纳污能力 向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确定的水质目标和有关要求,充分考虑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制订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经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太湖流域各市,县,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第二十六条 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制订本行政区域其他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经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第二十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需要,制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并商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在太湖流域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具体地域范围和时限.第二十八条,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经核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便于检查,采样的规范化排污口,悬挂标志牌.不得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禁止在太湖流域设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的造纸、制革,酒精。淀粉 冶金 酿造、印染,电镀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产项目,现有的生产项目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应当依法关闭,在太湖流域新设企业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清洁生产要求。现有的企业尚未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应当按照清洁生产规划要求进行技术改造,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检查.第二十九条,新孟河,望虞河以外的其他主要入太湖河道.自河口1万米上溯至5万米河道岸线内及其岸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扩建化工 医药生产项目,二,新建,扩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以外的排污口、三。扩大水产养殖规模 第三十条,太湖岸线内和岸线周边5000米范围内、淀山湖岸线内和岸线周边2000米范围内。太浦河,新孟河,望虞河岸线内和岸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其他主要入太湖河道自河口上溯至1万米河道岸线内及其岸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输送设施和废物回收场,垃圾场.二,设置水上餐饮经营设施 三 新建,扩建高尔夫球场 四。新建 扩建畜禽养殖场 五、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六,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已经设置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设施的、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三十一条、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农药.化肥减施工程,减少化肥 农药使用量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第三十二条。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太湖流域水产养殖的管理。合理确定水产养殖规模和布局、推广循环水养殖,不投饵料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减少水产养殖污染。国家逐步淘汰太湖围网养殖.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合理补偿的原则,组织清理在太湖设置的围网养殖设施,第三十三条.太湖流域的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 养殖小区应当对畜禽粪便。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达到两省一市人民政府规定规模的 应当配套建设沼气池,发酵池等畜禽粪便。废水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转 第三十四条 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污水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雨水.污水分流,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5年内,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在城镇和重点建制镇的生活污水应当全部纳入公共污水管网并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太湖流域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为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配备污水,垃圾收集设施 并对收集的污水 垃圾进行集中处理、第三十五条、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现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的,当地市 县人民政府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组织进行技术改造。太湖流域市 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并指导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对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国家鼓励污水集中处理单位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第三十六条,在太湖流域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要求配备污水,废油,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废弃物收集设施、未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证书,文书的船舶 不得在太湖流域航行。运输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的船舶。不得进入太湖、太湖流域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应当配备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设施和必要的水污染应急设施。并接受当地港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船舶水污染事故应急制度.在船舶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第三十七条 太湖流域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建专业打捞队伍、负责当地重点水域蓝藻等有害藻类的打捞,打捞的蓝藻等有害藻类应当运送至指定的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国家鼓励运用技术成熟 安全可靠的方法对蓝藻等有害藻类进行生态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