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渗透设施6,2 1,绿地雨水渗透设施应与景观设计结合、边界应低于周围硬化面。在绿地植物品种选择上.根据有关试验,在淹没深度150mm的情况下,大羊胡子。早熟禾能够耐受长达6天的浸泡 6,2,2,透水铺装地面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的规定,图10为透水铺装地面结构示意图 根据垫层材料的不同,透水地面的结构分为3层、表12。应根据地面的功能 地基基础,投资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选择 图10、透水铺装地面结构示意图表12 透水铺装地面的结构形式。透水路面砖厚度为60mm.孔隙率20.垫层厚度按200mm。孔隙率按30,计算 则垫层与透水砖可以容纳72mm的降雨量,即使垫层以下的基础为黏土 雨水渗入地下速度忽略不计,透水地面结构可以满足大雨的降雨量要求,而实际工程应用效果和现场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硅砂透水砖是以硅砂为主要骨料或面层骨料,以胶粘剂为主要粘结材料 经免烧结成型工艺制成。具有透水性能的路面砖、水质试验结果表明。污染雨水通过透水路面砖渗透后、主要检测指标如NH3.N、CODCr、SS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NH3,N降低4。3.34,4,CODCr降低35,4,53、9,SS降低44,9、87,9、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另外 根据试验观测.透水路面砖的近地表温度比普通混凝土路面稍低.平均低0,3.左右 透水路面砖的近地表湿度比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近地表湿度稍高1。12 6,2.3、浅沟与洼地入渗系统是利用天然或人工洼地蓄水入渗,通常在绿地入渗面积不足、或雨水入渗性太小时采用洼地入渗措施 洼地的积水时间应尽可能短 因为长时间的积水会增加土壤表面的阻塞与淤积。最大积水深度不宜超过300mm,进水应沿积水区多点进入,对于较长及具有坡度的积水区应将地面做成梯田形 将积水区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区域 积水区的进水应尽量采用明渠,多点均匀分散进水。洼地入渗系统如图11所示 图11、洼地入渗系统6 2,4,一般在土壤的渗透系数K,5,10。6m、s时采用这种浅沟渗渠组合 浅沟渗渠单元由洼地及下部的渗渠组成。这种设施具有两部分独立的蓄水容积,即洼地蓄水容积与渗渠蓄水容积 其渗水速率受洼地及底部渗渠的双重影响.由于地面洼地及底部渗渠双重蓄水容积的叠加,增大了实际蓄水的容积.因而这种设施也可用在土壤渗透系数K。1 10.6m。s的土壤。与其他渗透设施相比,这种系统具有更长的雨水滞留及渗透排空时间、渗水洼地的进水应尽可能利用明渠与来水相连,避免直接将水注入渗渠、以防止洼地中的植物受到伤害.洼地中的积水深度应小于300mm 洼地表层至少100mm的土壤的透水性应保持在K、1.10、5m.s、以便使雨水尽可能快地渗透到下部的渗渠中去,构造形式见图12、当底部渗渠的渗透排空时间较长.不能满足浅沟积水渗透排空要求时 应在浅沟及渗渠之间增设泄流措施,图12,浅沟 渗渠组合。场地设生物滞留设施时.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被浅沟、浅池等对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沉淀并减缓流速.2,屋面雨水径流应由管道接入滞留设施。场地及人行道径流可通过路牙豁口分散流入。3 生物滞留设施应设溢流装置 可采用溢流管,箅子等装置。并设100mm的超高 4,生物滞留设施自上而下设置蓄水层 植被及种植土层 砂层,砾石排水层及调蓄层等、各层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蓄水层深度根据径流控制目标确定、一般为200mm、300mm,最高不超过4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2 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一般为250mm,种植木本植物厚度一般为1000mm,3,砂层一般由100mm的细沙和粗砂组成。4 砾石排水层一般为200mm。300mm、可根据具体要求适当加深,并可在其中埋置直径为100mm的PVC穿孔管。5,在穿孔管底部可设置不小于300mm的砾石调蓄层、6,2,5.建筑小区中的绿地入渗面积不足以承担硬化面上的雨水时.可采用渗水管沟入渗或渗水井入渗.图13为渗透管沟断面示意图、图13.渗透管沟断面,汇集的雨水通过渗透管进入四周的砾石层。砾石层具有一定的储水调节作用.然后再进一步向四周土壤渗透、相对渗透池而言,渗透管沟占地较少.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置。它可以与雨水管道。入渗池。入渗井等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渗透管外用砾石填充、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在管沟内雨水被储存并向周围土壤渗透,这种系统的蓄水能力取决于渗沟及渗管的断面大小及长度、以及填充物孔隙的大小 对于进入渗沟及渗管的雨水宜在入口处的检查井内进行沉淀处理。渗透管沟的纵断面形状见图9,6.2、7,塑料模块拼装组合式水池的构成如图14所示 此种水池具有90。以上储水率.四周以渗水土工布包裹作为入渗设施使用、图14、塑料模块拼装组合式水池6、2.8,入渗井一般用成品或混凝土建造.其直径小于1m,井深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井底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能小于1。5m 渗井一般有两种形式,渗井A如图15所示.渗井由砂过滤层包裹.井壁周边开孔。雨水经砂层过滤后渗入地下,雨水中的杂质大部被砂滤层截留、图15 渗井A、渗井B如图16所示,这种渗井在井内设过滤层 在过滤层以下的井壁上开孔,雨水只能通过井内过滤层后才能渗入地下,雨水中的杂质大部被井内滤层截留、过滤层的滤料可采用0.25mm,4mm的石英砂.其透水性应满足K,1.10,3m,s,与渗井A相比,渗井B中的滤料容易更换,更易长期保持良好的渗透性 图16,渗井B。6 2.9。当不透水面的面积与有效渗水面积的比值大于15时可采用渗水池塘、这就要求池底部的渗透性能良好.一般要求其渗透系数K、1,10,5m,s,当渗透系数太小时会延长渗水时间与存水时间。应该估计到在使用过程中池 塘 的沉积问题、形成池、塘,沉积的主要原因为雨水中携带的可沉物质 这种沉积效应会影响池子的渗透性。在池子的首端产生的沉积尤其严重。因而在池的进水段设置沉淀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应通过设置挡板的方法拦截水中的漂浮物,对于不设沉淀区的池,塘。在设计时应考虑1,2的安全系数,以应对由于沉积造成的池底透水性的降低.但池壁不受影响,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包括护栏。警示牌等,平时无水.降雨时才蓄水入渗的池.塘.尤其需要采取比常有水水体更为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人员按平时活动习惯误入蓄水时的池 塘、6,2,10,本条主要参考了国家现行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的规定.详细的技术参数应根据雨水控制及利用的技术特点进一步测试确定。土工布的水力学性能同样是土壤和土工布互相作用的重要性能,主要指土工布的有效孔径和渗透系数,土工布的有效孔径.EOS、或表观孔径、AOS、表示能有效通过的最大颗粒直径,目前具体试验方法有两种 干筛法和湿筛法,干筛法相对较简便但振筛时易产生静电、颗粒容易集结.湿筛法是在理论上可消除静电的影响 但因喷水后产生表面张力、集结现象并不能完全消除。两个标准的颗粒准备也不一样,干筛法标准颗粒制备是分档颗粒,从0,05mm、0、07mm至0 35mm 0,4mm分成9档 逐档放于振筛上,以土工布作为筛布,得出一系列不同粒径的筛余率.当某一粒径的筛余率等于总量的90。或95、时,该粒径即为该土工布的表观孔径或有效孔径、相应用O90或O95表示,湿筛法则采用混合颗粒、按一定的分布,经筛分后再测粒径、并求出有效孔径 目前国内应用的仍以干筛法为主,短纤维针刺土工布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非织造土工布之一 纤维经过开松混合、梳理、或气流,成网、铺网 牵伸及针刺固结 最后形成成品、针刺形成的缠结强度足以满足铺放时的抗张应力 不会造成撕破。顶破 由于其厚度较大、结构蓬松。且纤维通道呈三维结构。过滤效率高 排水性能好.其渗透系数达10、1、10,2m,s,与砂粒滤料的渗透系数相当。但铺起来更方便、价格也不贵。因此用作反滤和排水最为合适.还具有一定增强和隔离功能,也可以和其他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具有防护等多种功能、由于非织造土工布具有反滤和排水的特点.因此在水力学性能方面要特别予以重视 一是有效孔径 二是渗透系数 要利用非织造布多孔的性质。使孔隙分布有利于截留细小颗粒泥土又不至于淤堵.这必须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予以满足.机织布材料有长丝机织布和扁丝机织布两种 材料以聚丙烯为主。单位重量一般为100g,m2,300g,m2。多应用于制作反滤布的土工模袋,机织土工布具有强度高、延伸率低的特点、广泛使用在水利工程中,用作防汛抢险.土坡地基加固。坝体加筋、各种防冲工程及堤坝的软基处理等,其缺点是过滤性和水平渗透性差 孔隙易变形,孔隙率低,最小孔径在0 05mm。0、08mm,难以阻隔0.05mm以下的微细土壤颗粒 当机织布局部破损或纤维断裂时,易造成纱线绽开或脱落,出现的孔洞难以补救。因而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