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4,2,系统选型4 2。1、要实现本规范第4 1 1条所规定的雨水控制、可以通过第4,1。2条中规定的一种或两种系统形式实现、并且雨水控制及利用由两种系统组合而成时、各系统雨水控制及利用量的比例分配,又有多种选择,不管各利用系统如何组合。其总体的雨水控制及利用规模应达到第4,1,1条的要求,技术经济比较中各影响因素的定性描述如下.雨量,雨量充沛而且降雨时间分布较均匀的城市.搞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相对较好。雨量太少的城市.则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差。下垫面,卞垫面的类型有绿地,水面.路面,屋面等、绿地及路面雨水入渗.水面雨水收集回用来得经济 屋面雨水在室外绿地很少.渗透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则需要回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雨水控制及利用总量的控制目标。供用水条件、城市供水紧张 水价高,则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提升.用水系统中若杂用水用量小、则雨水回用的规模就受到限制,4 2、2 入渗和收集回用在实现控制雨水的同时 又把雨水资源化利用,具有双重功效,因此是雨水控制利用的首选措施。有些场所由于条件限制雨水入渗量和雨水回用量少.当设置了入渗系统和收集回用系统两种控制利用方式后 仍无法完成应控制雨水径流量的目标.达不到本规范第3,1。3条的需控制雨量要求,这时应该设置调蓄排放系统,调蓄排放系统能够削减雨水峰值流量、但不利用雨水,因此选择次序应排在入渗和收集回用系统之后.4、2。3。硬化地面 含路面 广场 庭院地面等。屋面隔阻雨水下渗,其径流系数都比自然地面的大、属于硬化面,水面上的降雨若流失,其径流系数也大于自然地面的.所以与地面和屋面并列。构成雨水控制利用的汇水对象,1、地面雨水优先采用入渗的原因如下、1 绿地雨水入渗利用几乎不用附加额外投资、若收集回用则收集效率非常低.不经济、2,路面雨水污染程度高,若收集回用则水质处理工艺较复杂 不经济,进行入渗可充分利用土壤的净化能力,3 根据德国的雨水入渗规范 雨水入渗适用于居住区的屋面 道路和停车场等雨水,4 入渗可保持土壤湿度 对改善环境有积极意义,小区中设有景观水体时。地面雨水流经草地。卵石沟等简单净化设施排入景观水体。是较常用的方式,水体中一般设有维持水质的处理设施,收集的雨水可直接进入水体.可不另设处理设施,2、屋面雨水的利用方式有三种选择.雨水入渗 收集回用、入渗和收集回用的组合,入渗和收集回用相组合是指一部分雨水入渗,一部分处理回用,组合方式的雨水收集有以下两种形式、1。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设置一套。收集雨量全部进入雨水储罐或雨水蓄水池,多出的雨水经重力溢流进入雨水渗透设施,2,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分开设置,分别与收集回用设施和雨水渗透设施相对应.第一种形式对收集回用设施的利用率较高。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当屋面收集雨水量多。回用系统用水量少时 选用收集回用和入渗相结合的利用方式.也有工程虽然雨水需用量大,但由于建筑物条件限制蓄水池建不大 在这些情况下,屋面收集来的雨水相对较多.这时可通过蓄水池溢流使多余雨水进入渗透设施、这种方式比把屋面雨水收集分设为两套系统,分别服务于入渗和回用来得划算.平时较小些的降雨都优先进入了蓄水池。供雨水管网使用 这相对扩大了平时雨水的回用量,并提升蓄水池,处理设备的利用率,使回用水的单方综合造价降低,3、景观水体的水面一般较大、降雨量大时。应考虑利用,水面上的雨水受下垫面的污染最小,水质较好 并且收集容易。成本低。无需另建收集设施,一般只需在水面之上、溢流水位之下预留一定空间即可.雨水用途可作为水体补水 也可用于绿地浇洒等、4.2,4、对于一个具体项目 屋面雨水采用入渗还是收集回用.或是入渗与收集回用相组合,以及组合双方相互间的规模比例,比较科学的决策方法是通过对下列因素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 城市缺水 雨水收集回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大,2。渗水面积和渗透系数决定雨水入渗能力 雨水入渗能力大.则利于雨水入渗方式,屋面绿化是很好的渗透设施、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覆土层小于100mm的绿化屋面径流系数仍较大,收集的雨水需要回用或在室外空地入渗、3,净化雨水的需求量大且水质要求不高时、则利于收集回用方式、净化雨水的用途按本规范第4,2,6条确定、4,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相吻合,是指杂用水在雨季用量大、非雨季用量小。比如空调冷却用水 二者相吻合时,雨水池等回用设施的周转率高 单方雨水的成本降低.有利于收集回用方式,5 经济性涉及自来水价。当地政府的雨水控制及利用优惠政策.项目建设条件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项目不具备选择比较的条件,比如 绿地面积很小,屋面面积很大、土壤的入渗能力无法负担来自于屋面的雨水、这就只能进行收集回用。屋面雨水收集回用的主要优势是雨水的水质较好和集水效率高。收集回用的总成本低于城市调水供水的成本,所以,屋面雨水收集回用有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4,2,5.推荐屋面雨水优先选择收集回用方式的条件、1 当雨水充沛 且时间上分布均匀 则收集回用设施的利用率高 单方回用雨水的投资少。利于收集回用方式。2,见本规范第4、2、4条第4款说明、3,我国南方降雨量充沛、特别是年降雨量大于800mm地区。采用收集回用系统比较经济.4 屋面较大的工业和民用建筑收集雨水量大.因而回用雨水的单方造价低,同时。屋面大的公共建筑室外空地一般较少、可入渗的土壤面积少.故推荐采用收集回用方式,4。2,6 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工业和民用.工业用冷却补水的水质要求不高,水质处理简单.比较经济 民用空调冷却塔补水虽然水质要求高 但用水季节和雨季非常吻合且用量大 可提高蓄水池蓄水的周转率、雨水用于绿化和路面冲洗从水质角度考虑较为理想.但应考虑降雨后绿地或路面的浇洒用水量会减少.使雨水蓄水池里的水积压在池中,设计重现期内的后续、3日内或7日内,雨水进不来,导致减少雨水的利用量。4。2 7,雨水收集回用和调蓄排放系统的汇水面上的雨水流入同一储存池、首先用于回用,节省自来水.当暴雨到来之前再排空未回用完的池水、这样可增加雨水的回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汇水面的雨水径流需要做初期雨水弃流 4.2.8 雨水和中水原水分开处理不宜混合的主要原因如下.1。雨水的水量波动太大、降雨间隔的波动,降雨量的波动和中水原水的波动相比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中水原水几乎是每天都有、围绕着年均日水量上下波动.高低峰水量的时间间隔为几小时 而雨水来水的时间间隔分布范围是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雨量波动需要的调节容积比中水要大几倍甚至十多倍,且池内的雨水量时有时无、这对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水池的选址都带来了不可调和的矛盾、2,水质相差太大.中水原水的最重要污染指标是BOD5。而雨水污染物中BOD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处理工艺的选择大不相同 另外、日本的资料.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设计与实务 中雨水储存和处理也是和中水分开,见图2 图2,雨水.中水结合的工艺流程图,雨水控制利用和建筑中水需要同时设置的情况往往源自于 当地政府的规定。绿色建筑高星级要求.节水设计要求等,在降雨天,当雨水和中水原水的总量较多需要溢流时,应优先溢流中水原水,溢流的中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