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系统选型4,2.1,要实现本规范第4,1 1条所规定的雨水控制,可以通过第4 1。2条中规定的一种或两种系统形式实现。并且雨水控制及利用由两种系统组合而成时.各系统雨水控制及利用量的比例分配。又有多种选择、不管各利用系统如何组合,其总体的雨水控制及利用规模应达到第4、1 1条的要求,技术经济比较中各影响因素的定性描述如下,雨量.雨量充沛而且降雨时间分布较均匀的城市、搞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相对较好 雨量太少的城市、则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差.下垫面、卞垫面的类型有绿地 水面,路面 屋面等 绿地及路面雨水入渗,水面雨水收集回用来得经济,屋面雨水在室外绿地很少。渗透能力不够的情况下 则需要回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雨水控制及利用总量的控制目标,供用水条件,城市供水紧张、水价高,则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提升,用水系统中若杂用水用量小 则雨水回用的规模就受到限制 4.2,2.入渗和收集回用在实现控制雨水的同时.又把雨水资源化利用 具有双重功效 因此是雨水控制利用的首选措施 有些场所由于条件限制雨水入渗量和雨水回用量少。当设置了入渗系统和收集回用系统两种控制利用方式后。仍无法完成应控制雨水径流量的目标,达不到本规范第3,1,3条的需控制雨量要求,这时应该设置调蓄排放系统,调蓄排放系统能够削减雨水峰值流量.但不利用雨水,因此选择次序应排在入渗和收集回用系统之后.4、2,3,硬化地面 含路面,广场、庭院地面等、屋面隔阻雨水下渗,其径流系数都比自然地面的大.属于硬化面 水面上的降雨若流失、其径流系数也大于自然地面的、所以与地面和屋面并列,构成雨水控制利用的汇水对象、1 地面雨水优先采用入渗的原因如下。1.绿地雨水入渗利用几乎不用附加额外投资。若收集回用则收集效率非常低 不经济,2 路面雨水污染程度高 若收集回用则水质处理工艺较复杂 不经济,进行入渗可充分利用土壤的净化能力.3、根据德国的雨水入渗规范 雨水入渗适用于居住区的屋面,道路和停车场等雨水 4.入渗可保持土壤湿度,对改善环境有积极意义,小区中设有景观水体时。地面雨水流经草地。卵石沟等简单净化设施排入景观水体。是较常用的方式.水体中一般设有维持水质的处理设施、收集的雨水可直接进入水体,可不另设处理设施,2。屋面雨水的利用方式有三种选择 雨水入渗.收集回用。入渗和收集回用的组合,入渗和收集回用相组合是指一部分雨水入渗,一部分处理回用.组合方式的雨水收集有以下两种形式。1。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设置一套,收集雨量全部进入雨水储罐或雨水蓄水池。多出的雨水经重力溢流进入雨水渗透设施、2,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分开设置、分别与收集回用设施和雨水渗透设施相对应 第一种形式对收集回用设施的利用率较高.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当屋面收集雨水量多.回用系统用水量少时.选用收集回用和入渗相结合的利用方式。也有工程虽然雨水需用量大,但由于建筑物条件限制蓄水池建不大、在这些情况下、屋面收集来的雨水相对较多。这时可通过蓄水池溢流使多余雨水进入渗透设施,这种方式比把屋面雨水收集分设为两套系统 分别服务于入渗和回用来得划算。平时较小些的降雨都优先进入了蓄水池,供雨水管网使用 这相对扩大了平时雨水的回用量.并提升蓄水池,处理设备的利用率,使回用水的单方综合造价降低.3、景观水体的水面一般较大.降雨量大时。应考虑利用。水面上的雨水受下垫面的污染最小、水质较好、并且收集容易,成本低,无需另建收集设施,一般只需在水面之上、溢流水位之下预留一定空间即可.雨水用途可作为水体补水.也可用于绿地浇洒等、4 2.4,对于一个具体项目.屋面雨水采用入渗还是收集回用,或是入渗与收集回用相组合 以及组合双方相互间的规模比例。比较科学的决策方法是通过对下列因素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 城市缺水,雨水收集回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大,2,渗水面积和渗透系数决定雨水入渗能力。雨水入渗能力大。则利于雨水入渗方式、屋面绿化是很好的渗透设施,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覆土层小于100mm的绿化屋面径流系数仍较大、收集的雨水需要回用或在室外空地入渗,3、净化雨水的需求量大且水质要求不高时,则利于收集回用方式。净化雨水的用途按本规范第4。2.6条确定。4,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相吻合、是指杂用水在雨季用量大。非雨季用量小,比如空调冷却用水,二者相吻合时,雨水池等回用设施的周转率高。单方雨水的成本降低.有利于收集回用方式。5 经济性涉及自来水价、当地政府的雨水控制及利用优惠政策,项目建设条件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项目不具备选择比较的条件,比如。绿地面积很小、屋面面积很大 土壤的入渗能力无法负担来自于屋面的雨水,这就只能进行收集回用。屋面雨水收集回用的主要优势是雨水的水质较好和集水效率高 收集回用的总成本低于城市调水供水的成本.所以.屋面雨水收集回用有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4,2,5 推荐屋面雨水优先选择收集回用方式的条件,1、当雨水充沛、且时间上分布均匀.则收集回用设施的利用率高,单方回用雨水的投资少、利于收集回用方式。2,见本规范第4。2 4条第4款说明、3、我国南方降雨量充沛。特别是年降雨量大于800mm地区、采用收集回用系统比较经济 4 屋面较大的工业和民用建筑收集雨水量大。因而回用雨水的单方造价低,同时 屋面大的公共建筑室外空地一般较少,可入渗的土壤面积少、故推荐采用收集回用方式.4.2,6,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工业和民用,工业用冷却补水的水质要求不高,水质处理简单,比较经济.民用空调冷却塔补水虽然水质要求高。但用水季节和雨季非常吻合且用量大、可提高蓄水池蓄水的周转率,雨水用于绿化和路面冲洗从水质角度考虑较为理想,但应考虑降雨后绿地或路面的浇洒用水量会减少。使雨水蓄水池里的水积压在池中 设计重现期内的后续、3日内或7日内.雨水进不来,导致减少雨水的利用量。4,2,7.雨水收集回用和调蓄排放系统的汇水面上的雨水流入同一储存池。首先用于回用。节省自来水,当暴雨到来之前再排空未回用完的池水,这样可增加雨水的回用量、需要注意的是汇水面的雨水径流需要做初期雨水弃流,4 2.8,雨水和中水原水分开处理不宜混合的主要原因如下,1。雨水的水量波动太大 降雨间隔的波动。降雨量的波动和中水原水的波动相比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中水原水几乎是每天都有。围绕着年均日水量上下波动。高低峰水量的时间间隔为几小时。而雨水来水的时间间隔分布范围是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雨量波动需要的调节容积比中水要大几倍甚至十多倍 且池内的雨水量时有时无,这对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水池的选址都带来了不可调和的矛盾。2.水质相差太大、中水原水的最重要污染指标是BOD5,而雨水污染物中BOD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处理工艺的选择大不相同,另外,日本的资料、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设计与实务 中雨水储存和处理也是和中水分开.见图2,图2,雨水,中水结合的工艺流程图,雨水控制利用和建筑中水需要同时设置的情况往往源自于。当地政府的规定。绿色建筑高星级要求。节水设计要求等,在降雨天.当雨水和中水原水的总量较多需要溢流时 应优先溢流中水原水、溢流的中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