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雨水弃流.5、3、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弃流装置宜设于室外、当设在室内时。应为密闭形式、雨水弃流池宜靠近雨水蓄水池,当雨水蓄水池设在室外时,弃流池不应设在室内.5,3 2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容积式弃流装置,当弃流装置埋于地下时.宜采用渗透弃流装置 5,3,3。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渗透弃流井或弃流池.分散设置的弃流设施,其汇水面积应根据弃流能力确定 5.3,4 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CODcr.SS,色度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径流厚度可采用2mm,3mm 地面弃流可采用3mm 5mm.5.3.5.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Wi、初期径流弃流量,m3,δ,初期径流弃流厚度,mm 5,3,6,弃流装置及其设置应便于清洗和运行管理。弃流装置应能自动控制弃流,5、3 7,截流的初期径流宜排入绿地等地表生态入渗设施,也可就地入渗 当雨水弃流排入污水管道时,应确保污水不倒灌至弃流装置内和后续雨水不进入污水管道.5,3。8、当采用初期径流弃流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截流的初期径流雨水宜通过自流排除。2、当弃流雨水采用水泵排水时、池内应设置将弃流雨水与后期雨水隔离的分隔装置,3。应具有不小于0,10的底坡 并坡向集泥坑,4,雨水进水口应设置格栅.格栅的设置应便于清理并不得影响雨水进水口通水能力、5,排除初期径流水泵的阀门应设置在弃流池外.6。宜在入口处设置可调节监测连续两场降雨间隔时间的雨停监测装置 并与自动控制系统联动.7,应设有水位监测措施.8。采用水泵排水的弃流池内应设置搅拌冲洗系统 5。3。9,渗透弃流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井体和填料层有效容积之和不应小于初期径流弃流量、2。井外壁距建筑物基础净距不宜小于3m 3,渗透排空时间不宜超过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