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L、边坡稳定性野外评价指标,边坡稳定性评价是边坡工程监测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地质测绘与调查中应宏观定性评价其稳定性,为统一判别尺度 特制定下列评价指标和条件,供野外参见,L、0.1.评价方法.滑坡稳定性评价采用定性的地质分析法 即选择影像稳定性的主要地质环境因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结合宏观变形性状,建立稳定性地质判别指标.进行定性评价。L 0,2.主要评价内容,1,主要地质环境因素 包括斜坡类型、坡面坡度 前缘临空状况。沟谷切割程度 岩土体性质、结构和结构面特征、2,主要动力因素,包括地下水作用,地表水、河流.水库等。作用.暴雨强度及降雨过程,后缘加载。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3 滑坡的宏观变形行迹、主要包括裂缝 位错,陷落。鼓起等.是其不稳定的直接标志、应充分重视.L 0.3、评价标准、1,稳定的,A,1,定义,再设计工况,荷载组合,下同、和特殊工况条件,暴雨等.下均是稳定的,2.定性判别标准,滑坡外貌特征后期改造很大.滑坡洼地基本难以辨认,滑体地面坡度平缓 10,前缘临空低缓 一般.5m 坡度,15,滑体内冲沟切割已至滑床、滑面起伏较大、且倾角平缓.10.滑面饱和阻抗比大于0,8。滑坡残体透水性良好,剪出口一带泉群分布且流量较大。滑距较远、能量已充分释放,残体处于稳定状态。滑坡周边没有新的堆积物加载来源,滑坡前缘已形成河流侵蚀的稳定坡型或有河流堆积.经分析和实地调查,找不出可导致整体复活的主要动力因素,人为动力因素很弱或不存在 2。基本稳定的.B 1、定义。在设计工况条件下是稳定的。在特殊工况条件下其稳定型有所降低.有可能局部产生变形,但整体仍是稳定的 2.定性判据指标.滑坡外貌特征后期改变较大 滑坡洼地能辨认但不明显或略有封闭,滑体地面平均坡度较缓,10,20 滑坡前缘临空比较低缓。高度为15m,30m.坡度为15、20 滑体内沟谷已切至滑床、滑面形态起伏 滑面平均倾角小于或等于20。滑面阻抗比为0。6 0 8,滑坡残体透水性良好。滑距较远,能量已充分释放,滑坡周围无新的堆积物加载来源、滑坡前缘已形成河流侵蚀的稳定坡型、经分析和实地调查.在特殊工况条件下整体稳定性有所降低.但仅可能产生局部变形破坏 3,潜在不稳定的、C、1.定义,在现状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安全储备不高、略高于临界状态 在设计工况条件下向不稳定方向发展、在特殊工况条件下有可能失稳.2,定性判别指标、滑坡外貌特征后期改造不大,后缘滑坡洼地封闭或半封闭,滑体平均坡度中等,20,30 滑坡前缘临空较陡,高度为30m 50m,坡度为20.30.滑体内沟谷切割中等,滑面形态为靠椅状或平面状,滑面平均倾角为20,30.滑面阻抗比为0,4 0.6、滑坡残体透水性一般。滑距不太远.能量释放不充分,滑坡后缘有加载堆积或有一定数量的危岩体为加载来源。滑坡前缘受冲刷尚未形成稳定坡型、且具有局部坍塌产生.整体尚无明显变形迹象.经实地调查和定性分析 在一般工况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安全储备不高、在特殊工况条件下有可能整体失稳,4,不稳定的.D、1、定义,在现状条件下即近于临界状态,且向不稳定方向发展 在设计工况条件下将部分失稳 2 定性判别指标 滑坡外貌特征明显。滑坡洼地一般封闭明显.滑体坡面平均坡度较陡。大于30。滑坡前缘临空较陡.高度大于50m,坡度大于30,滑体内沟谷切割较浅。滑面呈靠椅状或平面状,滑面平均倾角大于30,滑面阻抗比小于0、4。滑体结构松散 透水性差,滑距短.滑坡残体保留较多。剪出口以下脱离滑床的体积较少、滑坡有加载来源、滑坡前缘受冲刷.有坍塌产生,滑体上近期有明显变形破坏迹象 变形迹象为滑坡变形配套产物、后缘弧形裂缝或塌陷。两侧羽状开裂。前缘膨胀.鼓丘等 经实地调查和分析.滑体目前接近于临界状态.且正在向不稳定方向发展。在特殊工况条件下有可能大规模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