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地下变形监测7 3.1、地下变形监测应确定可能滑动的滑面位置。滑坡规模 变形特征等。地下变形监测应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和大地位移监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位移监测应采用钻孔倾斜仪,应变式传感器和伸长计等。2 垂直位移监测应采用沉降仪 卧式水平孔倾斜仪等、3 大地位移监测应采用固设式倾斜仪,位移计等,7、3,2。当野外地质调查或地表位移监测发现局部地段有不稳定迹象时或地质构造复杂 稳定性较差的重要边坡,应进行地下变形监测、地下变形监测线的数量 应根据地下变形区的走向长度确定,但不宜少于3条,且每条线不宜少于3个监测点,可采用钻孔倾斜仪或位移计测量边坡内部深层水平位移。7、3,3,当采用钻孔测斜仪测定边坡深部位移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斜仪宜采用能连续进行多点测量的滑动式仪器,2,监测点钻孔位置应布设在边坡滑动区关键部位、并可对边坡滑坡体上局部滑动和可能具有的多层滑动面进行观测.其测斜管埋设深度应在预计滑动层、面、以下5m,10m,3 埋设测斜管时,应先用地质钻机成孔,将分段测斜管连接放入孔内 将测斜管吊入钻孔内时.应使十字形槽口对准观测的水平位移方向 管底端应装底盖 测斜管连接部分及底盖处应密封处理,测斜管与钻孔壁之间空隙宜回填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和的灰浆。其配合比应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测斜管的安装埋设方法及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1的规定 4 测斜管埋好后。应停留一段时间,使测斜管与边坡岩土体固连为整体。5 观测时 可由管底开始向上提升测头至待测位置、或沿导槽全长每隔500mm,轮距。测读1次,将测头旋转180,再测1次,2次观测位置,深度 应一致、依此作为1个测回,每周期观测可测2个测回、每个测斜导管的初测值、应测4个测回,观测成果取中数.7 3 4,地下位移的监测深度。应在预计滑动层.面,以下5m、10m.并应及时对监测数据及岩体稳定状况进行整理和分析,7。3。5,监测资料应定期。及时整理,并应提供有关图表,图表应包括位移矢量图 钻孔位移曲线图和位移与时间曲线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