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雨水量3,3,1,当汇水面积大于2km2时.应考虑区域降雨和地面渗透性能的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等因素,采用数学模型法确定雨水设计流量、并校核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地面的积水深度等要素。3.3,2 地面集水时间应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地面种类和暴雨强度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地面汇水距离不大于90m时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a 地面集水时间 min.n0,粗糙系数,L、地面集水距离,m.q,设计暴雨强度 L s,ha,S。地形坡度,2 当地面汇水距离大于90m时,可按下式计算、式中。k。地面截留系数 用混凝土,沥青或砖石铺装的地面取6。19 未铺装地面取4。91.3、3 3。进行城镇内涝防治设施设计时,降雨历时应根据设施的服务面积确定 可采用3h。24h 3.3,4、进行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设计时,应采用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设计雨型,当缺乏设计雨型资料时.可采用附近地区的资料。也可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一场暴雨的降雨历程.采用同倍比放大法或同频率放大法确定设计雨型 当设计降雨历时小于3h时、可根据暴雨强度公式人工合成雨型。3、3,5.净雨量和净雨过程线的确定应扣除集水区蒸发。植被截留,洼蓄和土壤下渗等损失 并应按下式计算,式中.Ro、净雨量 mm、i.设计降雨强度.mm、h,fm 土壤入渗率,mm,h,t,降雨历时,h.Do。截留和洼蓄量、mm E.蒸发量.mm,降雨历时较短时可忽略,3 3、6,土壤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按下式计算,式中,fc。稳定入渗率 mm,h f0,初始入渗率 mm,h.k0 衰减常数 h 1,可取2.7 tx、下渗时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