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本规定3。0、1.本条微振动限值是根据我国电子工业生产 科研及其相关领域提出的对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容许振动值、并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总结后提出的微振动数值、同时也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对微振动幅值范围的描述 使微振动在本规范中有一个量级上的描述,由于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容许振动值越来越倾向于频域表述方式.但某些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容许振动值还是采用时域表述方式.因此本条文对微振动幅值采用频域 时域分别表述。应当指出的是。表3,0.1中各振动限值间不存在换算关系,各振动限值只是一个包络值,3。0,2、本条提出的防微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安装宜遵守的程序是多年来国内防微振工程实践的总结,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国际上有关防微振工程的工作程序也基本类同,微振动是物体的微观运动,量值微小.可变因素多,难以用理论公式来描述不同场地.不同环境的振动 因此特别强调依靠在工程各阶段的工程实测取得的真实数据来指导各阶段的防微振设计。有防微振要求的工厂的建设阶段。环境振动测试一般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次微振动测试.即场地环境的振动测试.主要调查拟建场地的环境振动参数,厂区周围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及附近厂矿生产所产生的振动影响.为场地选择及对其综合评估提供依据,并根据实测参数选择合理的厂房结构形式,保证场地的环境振动在结构上不致增大.第二次微振动测试。即工程主体建筑竣工,厂房内各类设备尚未安装前的环境振动对主体结构影响的测试 主要测试建筑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固有振动频率、阻尼比等 及主体结构在环境振动作用下的防微振性能。验证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必要时,可对现有结构进行部分改进、提高其防微振能力,并可作为厂房内各种振动设备的隔振设计技术依据.第三次微振动测试.即厂房内除精密设备及仪器外其他空调 动力系统等设备和工艺附属设备联机调试或试运转时,在精密设备及仪器安装位置处的环境振动测试,以考核外界环境振动对该处的综合影响。评价是否满足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安装条件 为精密设备及仪器是否需进一步采取隔振措施提供依据,并对动力设备的振动影响进行评价,必要时可采取进一步减弱振动影响的措施.第四次微振动测试,即精密设备及仪器安装完毕.工艺设备试生产时在精密设备及仪器安装位置处的环境振动测试。以考核外界环境及工艺设备振动对这些位置的综合影响.这也是工程投产前的最终测试,测试分析结果可作为防微振工程验收的依据.亦可作为企业制订生产、运行,厂区环境管理规定的依据 防微振工程的勘察 设计。施工、安装程序可按图1所示框图进行。对于大型复杂.防微振要求较高的工程。可适当增加测试次数,如地面结构或底板完成时的微振动测试,对于一般性的防微振工程实施。程序可适当简化,3,0 3,本条规定了区域规划及厂区规划时振源位置的布置原则。振动大的振源引起的振动值远大于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容许振动值、将其布置在区域边缘或远离有防微振要求的建筑物、利用振动沿地基土传递衰减的效应,减弱振动对有防微振要求的建筑物的影响.3.0、4 本条规定了建筑物内的振源与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布置原则、振源与精密设备及仪器分类集中.分区布置。便于振源振动的隔离与精密设备及仪器的隔振 振源与精密设备及仪器相互远离 利用振动沿建筑物地基及结构构件传递衰减的效应,减弱振动对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影响、图1.防微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程序框图3 0,5 本条规定了防微振工程设计应包括。建筑结构的防微振设计 动力设备及管道的隔振设计,精密设备及仪器的隔振设计,防微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建筑 结构,机电.设备等专业,因此需要各专业人员的协作配合、3.0。6。通常有防微振要求的厂房或实验室投资巨大,其中的精密设备及仪器价值昂贵 一般处于生产工艺及科学实验的关键核心地位,振动影响直接决定其能否正常运行 进而关系到生产或实验的成败,所以、防微振工程是整个工程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微振动的特点及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防微振工程设计必须以精密设备及仪器的振动容许值为振动控制目标.以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为依据,以工程各阶段的振动测试数据为指导。以质量可靠的施工过程为保障、通过对各种有害振动源及其不利影响进行控制和处理、最终确保精密设备及仪器正常运行、因此.本条规定 防微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必须满足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容许振动标准 本条作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