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与指挥体制第十六条 国家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 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综合协调。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第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具备条件的 应当进行网络直报或者自动速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十八条.突发事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其应对管理工作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共同负责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 根据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地方人民政府之间可以建立协同应对机制。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 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等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 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二十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可以依法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决定,命令、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发布的决定,命令,措施与设立它的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措施具有同等效力,法律责任由设立它的人民政府承担。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并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工作,第二十二条,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专门工作力量,负责突发事件应对有关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二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二十四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设立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发布的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决定,命令。措施.应当及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