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作出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有关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突发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第四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集中统一 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体制,完善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军地联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 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依法科学应对 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组织动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 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和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决定,命令 措施等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故意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第八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制度,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应当做好新闻媒体服务引导工作。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事件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等的公益宣传.第九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投诉 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投诉、举报方式.对于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职责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投诉.举报、接到投诉.举报的人民政府和部门应当依照规定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以适当方式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投诉。举报事项不属于其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机关处理、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对投诉人,举报人的相关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保护投诉人、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第十条、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且对他人权益损害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措施 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做到科学,精准、有效,第十一条,国家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应当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产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需要及时就医的伤病人员等群体给予特殊.优先保护。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需要,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设备.设施 场地。交通工具等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 应当给予公平 合理的补偿。第十三条。因依法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致使诉讼,监察调查,行政复议.仲裁、国家赔偿等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时效中止和程序中止的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第十五条、对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奖励,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