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防雷装置4,5,1.2,本款是1款的补充.强调不同导体之间的电偶效应的腐蚀作用.常用材料中。需避免铜与镀锌材料的接触或非直接接触 铜材的细小微粒对镀锌部件会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在选择材质时,应尽可能选择相同或电化学特性相近的材质 防腐蚀是外部防雷装置最重要要求之一,包括金属支架.构件在内,在特别恶劣的环境.建议采用非金属的固定支架,构件,3.放射性物质不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4 采用表面光亮的导体材料会影响古建筑原貌的观赏,5 表4。5。1是为了便于使用和应用,根据,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 2008表6 表7综合所得,在综合过程中.鉴于古建筑的防雷保护装置应具有耐久性和长寿命性 若需要详细资料可见.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2008表6,表7.4 5.2,2 本款规定考虑防止由于雷电流通过引起的击穿、热熔或燃烧等因素,当不考虑易燃物时。金属板的厚度按本款第1项确定.若古建筑采用的是非易燃材料。但当作为接闪器金属板击穿,穿孔。热熔可能产生对其下面的古建筑材质引起损害。仍应按第2项确定,另外。自然接闪器是指古建筑上的下列导电体,1.各部分导体件之间具有永久性的电气连接,如焊、螺栓 螺钉、铆。卷边缝等、2 导体材料规格符合本款第1项和第2项或本规范表4,3,1的要求.3。导体表面层未覆盖无用的绝缘材料 例如,薄的防腐保护漆层约1mm厚的沥青层或0.5mm的PVC薄膜层等可不视为绝缘材料,4,导体是覆盖在屋面的薄板、或者是栏杆,管道,容器或其他装饰物等 3.本款为强制性条款.制订目的是防止由于接闪器安装方式不当而引起火灾.接闪器安装在易燃物和可燃物两种材料的屋顶上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且接闪器安装不仅包括接闪器本身,还包括接闪器的支架.易燃材料指茅草 稻草等细小易点燃物,这些材料可能因雷电的放电火星引起燃烧、所以不允许在其上直接安装接闪器。在易燃材料构成的屋顶安装接闪器时 接闪器通常需要距其表面0。15m以上。且防雷部件。含支架 不能直接与易燃材料接触,或在接闪器导体层面投影的两侧至少各外延0、5m范围内的易燃物上覆盖不可燃物,接闪器安装在不可燃物上,可燃材料指木材等可燃的材料.这类可燃材料热容性较大,故需采取隔热措施.为了满足隔热要求。可以采用空间间隔50mm、贴邻时。接闪器通常采用3mm厚度的不可燃绝缘垫层进行隔离,4.5,3。引下线的数量和位置布置需要充分考虑到,引下线越多 流过每根引下线的雷电流越小 则由于雷电流经过引下线产生闪络或电磁效应产生的危险性越小,所以在有条件情况下 多设引下线是有益的 而实际情况往往相反,不允许多设引下线 因此一定数量的引下线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及易受雷击的部分、使雷电流均匀分流和以最短距离引入地下、4,5 4、常用的接地装置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称A型接地装置,即每根引下线终端的接地形成开放式或称放射型接地体,图2、一种称B型接地装置 即围绕着建筑物形成封闭环形的接地体。图3,图2、A型接地装置1,引下线,2。水平接地体,3.垂直接地体,按照,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 21714,3。2008。IEC62305,3。2006定义,A型导接地装置是安装在受保护建筑物外,且与引下线相连的水平接地极与垂直接地极 接地极的总数不能小于2,A型接地装置也可称放射型接地装置,或放射型接地极、B型接地装置可以是位于建筑物外面且总长度至少80,与土壤接触的环型导体或基础接地体.接地体可以是网状,B型接地装置也可称环型接地装置、或环型接地极、图3,B型接地装置1.引下线,2。水平接地体、3.垂直接地体,建议接地体优先选用环型接地极 或B型接地装置.其目的是接地装置泄放雷电流时.对建筑物有相对平衡的电位。建筑物四周的引下线之间相互等电位连接、而且当环路中发生一点断开连接时.仍能保留接地装置原有的功能.此外 放射型接地极在功能上不如环型接地极.因为放射型接地极是各个引下线各自接到一个接地极上,各接地极不相互连接,各自的接地电阻不同.这些差异将引起雷电流在各引下线上的分布不均.引起各接地极具有不同的电位。但由于其不需连接成环。对敷设接地极位置受条件限制较小,方便施工.所以作为环型接地极的补充、是不可缺少的,在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埋深0 8m。距建筑物基础或台基1。0m、是我国除寒冷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区域适用的习惯做法。也为了施工简单。安全.不会破坏古建筑物的台基、及今后维修方便,冬季北方气温较低的地区.应考虑冻土深度、适当埋深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