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防雷装置4,5 1.古建筑防雷装置所使用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雷装置及其部件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且应使用耐腐蚀的或经过合格防腐处理的材料,在具有腐蚀性气体或土壤的环境下,应采用与腐蚀性物质相适应的耐防腐材料或相应的耐腐蚀处理、2.同一古建筑的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宜采用相同材质的材料,当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连接处采用不同材料时、应采用双金属连接件、3.接闪器不得使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4、古建筑防雷装置可采用铜,铁及铜铁合金材料,防雷古建筑的接闪器及引下线宜选用铜材。接闪器及引下线不宜采用表面光亮的导体材料、5、防雷装置可选用的材料及最小规格应符合表4 5。1的规定 在潮湿或有盐雾等腐蚀性气体的地区 防雷装置的材料规格宜适当加大.表4,5。1,防雷装置的材料及最小规格。注,1。铜绞线和绞线的直径是指单根绞线的最小直径 4,5,2,接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闪器应根据古建筑的屋顶形制在正脊,垂脊 角脊 博脊和戗脊等部位或沿檩条在屋面步架上敷设和安装。遇屋脊上非金属饰物时.应在其上方敷设。沿檐口布置的接闪带不应妨碍落叶时节雨水的排泄。在檐角处接闪带应向上翘起并向外伸延150mm.2。古建筑应优先利用自然金属物作接闪器,利用自然金属物作接闪器时,其材质和规格应符合本规范第4、5、1条的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自然导体应作保护 并应与防雷装置作等电位连接,当利用金属屋顶作接闪器时,金属屋顶的金属板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金属板下无易燃物时,铜,钢铁及其合金材质的厚度不应小于0 5mm,2,金属板下有易燃物时。钢材厚度不应小于4 0mm、铜材厚度不应小于5。0mm、3.不应在由易燃材料构成的屋顶上直接安装接闪器。在可燃材料构成的屋顶上安装接闪器时 接闪器的支撑架应采用隔热层与可燃材料之间隔离。4 屋顶安装接闪杆时,杆长度不宜超过0。60m 超过0.60m的短杆中间应作支撑,5 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的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杆高0,26m。0 60m时.热镀锌圆钢,圆铜直径不应小于10mm,2。杆高大于0.60m且小于等于1 00m时、热镀锌圆钢,圆铜直径不应小于12mm,3 杆高大于1.00m且小于等于2 00m时,热镀锌圆钢,圆铜直径不应小于16mm、4.架空接闪线或接闪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热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 每股绞线直径不宜小于1、7mm.6 接闪器水平导体距屋顶高度不宜小于0,15m.7 独立接闪器的地上部分距建筑物的外轮廓的距离不应小于5m。8.接闪器的固定方法不应对古建筑产生损害.4.5。3 专设引下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宜优先布置在易受雷击部位、应沿最短的路径接地.2.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外露引下线在距地1.7m及以下部分应穿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 保护管下端应延伸到地下不小于0。3m处、3.每根防雷引下线均应通过连接件与接地装置进行连接,并应设断接卡作为接地电阻的测试装置,断接卡宜设置在距地2,7m以上或地下专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井内,4,5,4.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地极宜采用独立接地体、且布置在建筑物基础或台基1m外.在现场条件许可情况下、同一建筑物的不同引下线的接地极宜相互连接,独立设置的接闪器,其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基础或台基的距离不应小于3m,2.单体古建筑中存在多种系统的接地装置时 宜采用共用接地、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为各系统要求接地电阻的最小值,不同系统的接地装置相互连接时。接地装置之间应有不少于两根导体作可靠连接,3,接地极埋深宜在冻土层以下,且不宜小于0、5m,4,人工垂直接地极宜采用热镀锌角钢 网钢或钢管,垂直接地极长度宜为2。5m,相邻的垂直接地极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m,垂直接地极之间宜用热镀锌扁钢相互连接.5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网距古建筑的出入口处及人行道不宜小于3m。当小于3m时 应按本规范第4.4、7条第3款的规定、采取防跨步电压措施,6,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场所,可采用下列降阻措施、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 外引长度不宜大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e.le的计算应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2,将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土壤中,3,将接地体周围土壤更换成低电阻率的土壤 4.采用降阻剂。但不应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和对古建筑物基础造成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