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其他防雷措施4,4 1 古建筑防闪电电涌侵入应采取下列措施。1,由室外进入古建筑内的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子系统线路宜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入户处应将电缆金属外皮或穿电线电缆的金属导管与防雷装置作等电位连接.当入户线路全长埋地有困难时.入户段可采用铠装电缆或电缆穿金属导管埋地引入,入户段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m.2、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柜.上装设电涌保护器,在电子系统的室外线路采用金属线引入古建筑物时。应在其引入的终端箱处装设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3、电涌保护的设计与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GB.T,18802,12及、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GB、T,18802.22的有关规定执行。4,4。2 金属管道.部件.装置及内部系统与防直击雷装置之间的安全隔离距离,S,应按下式计算 当实际间距小于安全隔离距离时、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之间应做等电位连接,式中、S、金属管道,部件、装置及内部系统与防直击雷装置之间的安全隔离距离.m,Ki.与接闪器类型有关的绝缘间隔系数。按表4。4 2,1取值 Kc 与引下线有关的绝缘间隔系数,按表4,4.2,2取值,Km 与间隔的电气绝缘材料有关的绝缘间隔系数,按表4.4。2.3取值,L。接闪器或引下线自计算绝缘间隔距离点到最近等电位点的长度。m.表4,4 2、1.与接闪器类型有关的绝缘间隔系数表4。4,2.2,与引下线有关的绝缘间隔系数,注.1.当各引下线独立接地,且各接地极电阻差别很大时。Kc取1、2.Kc的更详细计算值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表4,4,2。3 与间隔的电气绝缘材料有关的绝缘间隔系数 注 当间隔为多种绝缘材料时,取其中Km值最低值、4.4,3,外部引入古建筑内的非带电金属管道.金属部件,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线路等应与防雷装置作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宜在古建筑外轮廓所在的防雷区的界面处实施.4。4,4.古建筑的下列导电部分无法与防雷装置作绝缘隔离时。应与防雷装置作等电位连接。1 金属管道,2,金属物品 3 金属防鸟网.4,4.5,对于未设防直击雷装置的古建筑 其内,外部的非带电导体应就近接地 4.4。6、古建筑内金属装置,管道,导体与等电位连接端子排之间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4 4、6、1的要求。等电位连接端子排之间,等电位连接端子排和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4 4 6,2的要求,表4,4.6、1,古建筑内金属装置。管道.导体与等电位连接端子排之间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mm2、表4,4,6,2,古建筑内等电位连接端子排之间,等电位连接端子排与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mm2、4,4,7.古建筑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保护附近人身安全,1,外露引下线距地面2 7m及以下的导体应采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或具有同等绝缘功能的其他绝缘材料隔离。2、应设置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3 引下线3m范闱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应小于5kΩm,或应敷设50mm厚沥青层或150mm厚砾石层 或应采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