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民居建筑4,1,新建民居4。1、1,新建民居应适合当地风俗人情和文化传统要求、结构新颖,建筑.成本低,冬天保温效果好,内在质量和外观效果合理,适合不同收入阶层需要 4、1.2 平面设计 1,民居朝向应综合考虑日照.常年主导风向和民居所在地的地形等因.素确定,根据我省情况 大部分地区民居应朝南或略偏东 偏西为宜,2,民居建筑间距应以满足当地的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 风 消防,防震等要求,3、建筑基底面积应小于宅基地面积的 70 层高不宜超过,3米 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5米,4、平面功能应尊重当地传统风俗习惯,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5.各功能空间应减少干扰、分区明确 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6。厅堂应设置在南向主要位置、通风.采光良好、进深.开间比例适合,7。主要卧室应布置在南向、考虑安静和私密性要求 老年人的卧室应布、置在一层较为安静,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出入方便的位置。8,厨房与餐厅应毗邻布置,一般设在底层北侧。应有良好的排烟、通风、措施,根据燃料的情况,留有足够的使用面积、9.卫生间应有直接对外的通风窗、当受条件限制不能开窗时应采取有 效的排气措施,卫生间内的布置应做到洗。厕分开.厕所应为卫生厕所。10。阳台,露台和外廊一般位于民居的南向。有条件时可封闭阳台和外 廊以起到遮风避雨 保温隔热的作用,11。储藏空间设计根据住户需要确定合理的使用面积。12、楼梯位置布置合理,应满足安全疏散要求,13。厨房、卫生间应设置给水和排水管道并考虑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连接、应布置电气,电信和有线电视等管线和各类用途的插座。没有集中供暖的应考虑火炕,小锅炉等采暖设施的设置,4、1,3.外观设计、1 屋顶,1、屋顶造型应统一协调,突出地方风格与特色,2。应结合当地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鼓励选用单坡 双坡,四坡等坡屋顶形式、3.坡屋顶材料宜采用机平瓦,小青瓦、油毡瓦及合成树脂瓦,2。墙身.1。外墙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因材设计。2 墙身应结合门窗,阳台。檐口.凹廊,雨棚,基座,勒脚,线脚等多种构图元素,丰富立面设计,3,色彩.色彩与质感宜简洁明快,应体现传统民俗文化、具有地方特点.并与环境,协调,4。2,旧民居整修4 2,1,屋顶整修 1。建筑屋顶应根据农村环境景观。当地民居特色及建筑风格等因素确.定屋顶的整修方式。2,民居建筑应根据当地民居屋顶风格,优先采用坡屋顶形式,3 坡屋顶应根据地方特色传统。可采用单坡顶 双坡顶 四坡顶等坡顶形式、1。单坡顶适用于进深较小的建筑或有地方特色四合院建筑.2,双坡顶适用于进深较大.屋顶平面为矩形的建筑,3,四坡顶适用于屋顶平面为矩形和,工,字型的建筑,4,坡屋顶的坡度必须根据日照要求。建筑的进深等条件进行整修设计,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5。坡屋顶的材料宜采用机平瓦 小青瓦,油毡瓦及合成树脂瓦等材料,材料应满足抗老化、防水 耐火等相关技术指标,6,不适合做坡屋顶的民居.可通过增加装饰线及调整色彩等檐口细部处理的方法,达到美观的效果,4.2,2 墙体整修,1,墙身有缺损的部位应采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似的材料补齐,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 2、建筑外墙材料立足于就地取材.应选用经济实用的材料 通过材质的对比与变化达到丰富外立面效果。3、保温效果差的樯体、宜增加保温层.4,2,3 地面整修,1,地面有缺损的部位应采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似的材料补齐。2 普通水泥地面起砂,空鼓.开裂的 应采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或重做,水磨石或块料地面损坏时 应采用相同材料进行修复.3,砖地面损坏,破碎、高低不平的,应采用相同标号的砖进行拆补或重.铺.室内潮湿严重的 应增设防潮层,4 2.4 细部整修 1,旧民居门窗可更换为塑钢门窗等新型材料。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2、吊顶局部破损的 可采用相同材料进行修复。损坏严重的,可采用新、型材料,3,踢脚板局部损坏。残缺。脱落的,应采用相同材料进行修复、损坏严重,的,改用陶瓷类或石材类等踢脚板.4 3,传统民居保护4,3 1,传统民居、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地域特色以及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应经过认定.严格进行保护.4,3、2.传统民居保护主要措施.1 传统民居保护应延续传统特色风貌 主要采取保养维护。现状修整,重点修复,抢救加固,破坏性依附物清理等保护措施 2 传统民居特色风貌保护主要采取不改变外观特征,完善内部设施的、改善措施.4 3 3.建筑形式保护.1,传统民居的修缮应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按照传统样式 传统材料。传统工艺进行整修.保持原有风貌不变 1,民居屋面部分以防漏,保养为主、宜保留原有瓦件、2.民居墙体部分碱化,风化。宜剔凿挖补。采用局部抹灰的方法.不宜拆除重砌,3 民居台基部分发生位移,破损的。台阶条石应重新安装到位,缺损部分应添配更换、2、传统院落组合形成的街坊格局不宜变动 保护原环境中固有的建筑,文脉特征以及视觉上形成的传统民居风格和建筑特色.3 传统民居保护区内进行的建设活动。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性质 体量,高度.色彩和建筑形式,新建建筑应与传统民居相协调,4.3,4。建筑材料的选用,1.传统民居修缮应保持原结构。材料,工艺,应注重与街道立面、古树。院墙等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2.土民居的修缮材料宜为当地粘土及土坯。木材 石材、青瓦等建筑材料.3 石材民居的修缮材料宜为当地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4。砖木结构民居的修缮材料宜为当地青砖。青瓦 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5.添配的修缮材料应与原有材料的材质相同 规格相同、色泽相仿.补、配的纹样图案应尊重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6、经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禁止使用红色机制砖瓦,瓷,砖 混凝土,不锈钢等现代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