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5。1。基础设施5,1、1、基础设施是维持村庄生存功能.对村庄防灾有重大影响的供电、供水,供气.交通及对抗灾救灾起重要作用的指挥。通信、医疗.消防,物资供应与保障等基础性工程设施系统,也称生命线工程 5。1。2 道路,1。应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通过整治、恢复或改善道路的交通功能.使,道路布局科学合理.2 道路路面宽度应满足农机具通行的要求。并应考虑消防需要 设置消、防通道 道路路面铺装材料应因地制宜,根据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宅间道路、的不同的使用性质 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石路面。预制混凝土方砖路面及其他适合的地方材料、3,应结合路面情况完善各类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及安全防护,设施等,4、过境公路穿越村庄时、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根据相关规范满足安 全要求 并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5,村庄道路纵坡不小于,0,3豫,平原 微丘地区纵坡一般不大于,3豫 山.丘、重丘区一般不大于 5豫。当纵坡坡度大于、4豫时。连续坡长不宜大于 500米。村庄道路横断面应设置横坡.坡度大小在。1豫,3豫之间 6,村庄道路行道树株间距离以 8、12米为宜 树池为,1.1 5平方米,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水平距离不小于 1 5米.7、村庄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渠或埋设排水管道 5,1 3。给水设施,1 村庄给水设施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完善现有设施,保障饮水安全,2.在自然水体水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可用作村庄消防用水,同时应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3。村庄靠近城市或集镇时优先选择城市或集镇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距离较远或无条件时,应建设给水工程,联村,联片或单村供水,村庄给水工,程的设计规模.每人每天不得低于。80升,4.暂无条件建设集中式供水设施的村庄,应加强对分散式水源.水井 水池。水窖 手压机井等.的卫生防护 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清除污染源 粪坑。渗水厕所 垃圾堆,牲畜圈等。5。给水管道的铺设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给水管道距离树木,及建筑外墙不小于,1。5米。与污水排放沟渠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0 5米 给水管道材料可选择焊接钢管、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士管,聚丙烯塑料管等、5,1.4.排水设施,1、农村排水设施包括确定排放标准.排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2,污水排放及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有关规定.3,村庄应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和完善排水收集系统,宜采用雨污分流制、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雨污合流方式排放,4,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 宜就近排入村庄水系或收集。利用,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污水管渠应采用重力流排放,5,生活污水宜采用化粪池等设施进行预处理,经氧化池 氧化沟等设施。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可用于农田灌溉和养殖业。6,排污管道管材可根据地方实际选择混凝土管 陶土管、塑料管等多种,材料、污水管道铺设应尽量避免穿越场地 避免与沟渠,铁路等障碍物交叉,并应设置检查井,污水管道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应不小于 0、3豫,污水管,道应埋深在冻土层以下。并与建筑外墙。树木中心间隔.1,5米以上、7。污水量以村庄生活总用水量的.70豫计算,根据人口数和污水总量 估算所需管径 最小管径不小于,150毫米,5,1。5、供电设施,1 供配电系统应安全可靠。负荷容量按适当超前的原则留有余量 2,供电线路应沿道路布置.应减少交叉,跨越。线路不应穿越民居,森,林。危险品仓库等地段。3.电力线路架空敷设时,与建筑物及构造物之间的水平净距应大于、2米,5.1。6,电信 有线电视、网络设施,通信,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应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相协调。应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相协调.5,1 7 供热采暖设施,1.供热采暖设施应本着节约能源 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相协调 2,集中采暖的农村民居应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和规范.非集中采暖的农村民居应视当地具体情况进行整治、5、1、8、粪便,垃圾处理.1,公共活动场所应设置公共厕所.其建设 管理和粪便处理,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2 结合当地条件.建造便于清除粪便 防蝇 防臭,防渗漏的户厕和公 厕 根据当地的用肥习惯,采用沼气化粪池、沼气净化池、化粪池、高温堆肥等.多种形式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3,村庄垃圾应及时收集、清运、保持村庄整洁。生活垃圾宜就地分类回。收利用、减少集中处理,5,2,公共服务设施、5,2,1,公共服务设施应遵循适用、经济 安全。美观和环保的原则、完善。村庄公共服务功能.美化自然与人工环境.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风貌.并应结合,地域、气候、民族 风俗营造村庄个性、5、2,2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小学 幼儿园,农村超市,敬老院。农村保险。体育健身.卫生所、图书室。农业技术服务站等建筑。应通过规划统筹安排、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村民中心、5,2 3,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村庄规划.经济条件和村民地需要进行。建设。并考虑老年人 残疾人和少年儿童活动的特殊要求,5 2,4。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式与色彩应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 村庄 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村庄经济条件及实际需要确定其配置项目。建设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