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建筑措施5、5.1、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选址宜位于膨胀土层厚度均匀 地形坡度小的地段,2、建筑物宜避让胀缩性相差较大的土层 应避开地裂带、不宜建在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大的地段。当无法避免时 应采取设置沉降缝或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变形能力等措施,5.5.2.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挖方与填方交界处或地基土显著不均匀处,2,建筑物平面转折部位。高度或荷重有显著差异部位 3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部位,5,5.3.屋面排水宜采用外排水 水落管不得设在沉降缝处,且其下端距散水面不应大于300mm.建筑物场地应设置有组织的排水系统.5。5,4,建筑物四周应设散水,其构造宜符合下列规定、图5.5、4,图5,5.4.散水构造示意1。外墙.2、交接缝,3,垫层 4,面层。1,散水面层宜采用C15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散水垫层宜采用2.8灰土或三合土,面层和垫层厚度宜按表5.5 4选用,2。散水面层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3m。3,散水最小宽度应按表5、5 4选用 散水外缘距基槽不应小于300mm。坡度应为3、5、4,散水与外墙的交接缝和散水之间的伸缩缝,应填嵌柔性防水材料,表5、5 4,散水构造尺寸5 5.5 平坦场地胀缩等级为.级、级的膨胀土地基。当采用宽散水作为主要防治措施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5、5 图5 5,5,宽散水构造示意1.外墙 2 交接缝.3。垫层,4.隔热保温层,5、面层、1、面层可采用强度等级C15的素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隔热保温层可采用1、3石灰焦渣 厚度宜为100mm、200mm。3,垫层可采用2,8灰土或三合土,厚度宜为100mm 200mm。4 胀缩等级为。级的膨胀土地基散水宽度不应小于2m,胀缩等级为.级的膨胀土地基散水宽度不应小于3m 坡度宜为3 5,5 5,6。建筑物的室内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使用要求严格的地面,可根据地基土的胀缩等级按本规范附录J要求,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胀缩等级为,级的膨胀土地基和使用要求特别严格的地面,可采取地面配筋或地面架空等措施,经常用水房间的地面应设防水层 并应保持排水通畅 2,大面积地面应设置分格变形缝 地面、墙体,地沟.地坑和设备基础之间宜用变形缝隔开.变形缝内应填嵌柔性防水材料.3 对使用要求没有严格限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可按普通地面进行设计.5.5,7、建筑物周围的广场.场区道路和人行便道设计 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周围的广场 场区道路和人行便道的标高应低于散水外缘.2,广场应设置有组织的截水.排水系统、地面做法可按本规范第5.5、6条第2款的规定进行设计.3,场区道路宜采用2。8灰土上铺砌大块石及砂卵石垫层 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表面处置面层。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8m 4 人行便道宜采用预制块铺设。并宜与房屋散水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