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三角形网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4。1.随着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在工程测量单位的广泛应用 角度和距离测量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 现在的外业观测不仅灵活且很方便 就布网而言。纯粹的三角网。三边网已极少应用,所以本规范引入三角形网测量的统一概念。对已往的三角网 三边网,边角网不再严加区分,将所有的角度 边长观测值均作为观测量看待。三角形网测量的精度指标是基于原三角网和三边网的相关指标制定的 即测角中误差和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仍沿用原三角网测量的相应指标、测距相对中误差仍沿用原三边网的相应指标,具体指标的确立是根据工程测量单位所建立控制网的统计资料和考虑不同行业的测量技术要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具体说明如下 1,关于测角中误差和测回数,对三,四等三角形网测量的测角中误差仍分别沿用我国经典的、1、8,2,5 等划分方法,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是根据多数工程测量单位的水平角观测中误差与测回数统计表而规定出来的、见表4.一。二级三角形网测量的测角中误差和测回数也是根据多数工程测量单位已采用的指标规定的。2。关于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工程测量单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 应使四等以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的最弱边边长、或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地形图上0.1mm 即对于1,500和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其误差分别为5cm和10cm,因此 三,四等三角形网的建立。本规范取四等三角形网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为5cm,3,关于最弱边的精度系列。对于以测角为主的三角形网而言。控制网的边长精度主要取决于测角的精度,有如下关系式,式中.TQi。Ti,分别为第i级加密三角形网的起始边和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的分母,m,βi,m,βi 1。分别为第i级和第i。1级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差.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差、分别规定为、1.8,2,5,5.10,那么各等级控制网的TQi和Ti也就基本确定、三.四等三角形网的起始边。本规范根据需要和目前电磁波测距仪器的精度指标,采用1 150000和1,100000,一,二级分别采用1,40000和1、20000.以上系列在实际工作中验证均可达到。随着电磁波测距仪器的普及应用。加测边长变得很容易、满足规范最弱边或最弱点的精度指标应该不成问题 3.4、2.三角形网测量概念的提出 就是将所有的角度,边长观测值均作为观测量看待 所以均应参加平差计算 三角形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3.4 4,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和作业技术手段的提高.工程测量已不再强调逐级布网.但应重视在满足工程项目基本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合理确定网的精度等级和观测方案,也允许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三角形网观测3、4 7 由于工程控制网的平均边长较短.成像清晰 稳定,相对大地测量而言,通常测站的观测时间也较短.因此。方向观测法是三角形网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方法、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3 4.12,增加了三 四等三角形网的方向观测值.应进行高斯正形投影方向改化的技术要求,并提供了方向改化的计算公式、即要求把椭球面上的方向观测值归化到高斯平面上 才能进行三角形网的平差计算,距离的改化也是如此,见本规范第3,3,23条条文说明,3 4,13.边,角条件的限值是指三角形中观测的一个角度与由观测边长根据各边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所得的角度限差 3、4.14。各种几何条件的检验是衡量其整体观测质量的主要标准,其理由如下.1。测站的外业观测的检查只能反映出测站的内部符合精度.其仅能部分体现出观测质量。无法体现系统误差的影响 更不能反映整体三角形网的观测质量,2、就单个三角形而言.其闭合差只能反映出该三角形的观测质量或测角精度.3,对于整个三角形网 其以三角形闭合差为数最多。因此按菲列罗公式 本规范第3、4.10条 计算出的测角中误差是衡量三角形网整体测角精度的主要指标,但当三角形的个数较少时.其可靠性就不是很高、4 对三角形网所构成的各种几何条件的检验是衡量其整体观测质量的主要标准,不满足时 应及时检查处理或进行粗差剔除,然后才能进行控制网的整体解算。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本次修订时取消了有关对数形式的检验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