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导线测量.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3,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说明如下,1。随着全站仪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工程测量部门对中小规模的控制测量大部分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基于控制测量的技术现状和应用趋势的考虑。导线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和主要技术要求不变 将导线测量方法排列在三角形网测量之前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是根据多数工程测量单位历年来实践经验 理论公式估算以及规范的科研课题试验验证.基于以下条件确定的,1,三。四等导线的测角中误差采用同等级三角形网测量的测角中误差值mβ,2.导线点的密度应比三角形网密一些。故三、四等导线的平均边长S采用同等级三角测量平均边长的0 7倍左右 参见第3、3。3条的条文说明.3,测距中误差是按常用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精度的估算值。特别是近年来电磁波测距仪器的精度都相应提高,该指标是容易满足的 4,设计导线时.中间最弱点点位中误差采用50mm.起始误差m起和测量误差m测对导线中点的影响按 等影响,处理.2.关于导线的总长限差说明,对于导线中点 最弱点,即有。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中点的测量误差m测中又包含纵向误差m纵中和横向误差m横中两部分.即有、附合与高级点间的等边直伸导线、平差后中点纵横向误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n、导线边数,S,导线总长,则所求的导线长度的理论公式为,分别将各等级的mβ,S及mD值代入式.11.解出,S.即得导线长度 3、关于相对闭合差限差的说明 理论和计算证明 中点和终点的横向误差比值约为1 4,纵向误差和起始数据的误差比值为1、2、则有导线终点的总误差M终的理论公式为,取2倍导线终点的总误差作为限值,则求导线相对闭合差公式为,根据上述计算,并适当取舍整理 得出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规范表3 3,1,以上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在某测区的试验报告所提指标基本相符合.4 关于测角仪器和测距仪器的分级与命名,关于测角仪器的分级,沿用我国光学经纬仪的系列划分方法。即划分为DJ05,DJ1、DJ2,DJ6等,本规范对仪器的分级仍基于传统的按一测回方向中误差为分级标准,采用测绘工作者对测角仪器的习惯称谓 并涵盖全站仪 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等测角仪器,关于测距仪器的分级.测距的5mm级仪器和10mm级仪器,是指当测距长度为1km时。仪器的标称精度mD,mD a.bD,分别为5mm和10mm的电磁波测距仪器 见本规范表3,3。17的注释部分,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项目、有时会采用1mm,2mm的测距仪器,其含义是相同的。3。3.2。关于超短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的说明 根据理论公式验证 直伸导线平差后,导线中点的点位中误差和导线终点的点位中误差的关系为、则导线全长的相对闭合差为。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本规范表3、3,1所规定长度的1 3时 导线全长的最大相对闭合差不能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此时.则以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来衡量 亦即Km中来计算,K为比例系数 取K、7、m中,0、05m、故,7。5、13.cm,3.3。3.从较常用的导线网形出发,当最弱点的中误差与单一附合导线最弱点中误差近似相等时.各环节段的长度.以附合导线长度为单位,经过计算求得各图形结点间、结点与高级点间长度约为0 5倍、0 75倍之间。本规范取用0,7倍来限制结点间。结点与高级点间的导线长度,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3,3.4,导线网的布设要求,1.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和多边形格网,主要是基于首级控制应能有效地控制整个测区并且点位分布均匀的要求而提出的、3 直伸布网主要指导线网中结点与已知点之间,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式.直伸布网时 测边误差不会影响横向误差.测角误差不会影响纵向误差 这样可使纵,横向误差保持最小,导线的长度最短。测边和测角的工作量最小,导线相临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一般不宜超过1。3的比例,主要是为了减少因望远镜调焦所引起的视准轴误差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3,3,5,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的规定,是因为当视线倾角较大或两端高差相对较大时、其观测误差将对导线的水平距离产生较大影响 视线两端相对高差、视线倾角对测距边精度影响公式为 或,式中.h,测距边两端的高差.S 测距边的长度.α、测距边的视线倾角。mS。测距边中误差、mD,测距中误差.mh、高差中误差、E,垂直角观测的偶然误差.F.仪器系统误差、G、地面大气析光差、H、垂线偏差及水准面不平行影响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测距边视线倾角,或高差 越大、测距中误差mS也越大,且高差中误差mh公式中的E。F,H三个分项均相应增大 因而本规范提出测距边视线倾角不能太大的要求、3.3,6,考虑到在建筑区内埋石的一些具体情况 本条对导线点的埋石作了有一定灵活性的规定 水平角观测3、3 7 本条规定是水平角观测仪器作业前检验.水平角观测所用的仪器是以DJ1。DJ2型仪器的原理为基础的 而这两种仪器精度不同,因此我们只有根据实际的需要和两种仪器可能达到的精度。分别规定出不同的指标,本条增加了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的相关检验要求。其中包括电子气泡和补偿器的检验等.对具有补偿器,单轴补偿、双轴补偿或三轴补偿 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的检验可不受本条前3款相关检验指标的限制,但应确保在仪器的补偿区间,通常在3,左右.对观测成果能够进行有效的补偿.光学对中器或激光对中器的对中误差指标 是指仪器高度在0.8m。1.5m时的对中误差检验校正值不应大于1mm,3。3。8,关于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1.用全站仪进行水平角观测时.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同规范表3 3,8 但其不受测微器重合读数指标的限制、关于两倍照准误差说明如下、仪器视准轴误差C和横轴误差i。对同一方向盘左观测值减盘右观测值的影响公式为,当垂直角α、0时、L、R,2C,即只有视线水平时,L.R的差值才等于2倍照准差 因此。2C的较差受垂直角的影响为,对于DJ2型仪器、2C可校正到小于30.即C,15 这时式,20,右端第一项取值较小 例如。α1、5 α2 0、时、0。12.当α1 10.α2.0。时 0,46。可见、此值与2C较差限差13.相比是较小的,因此式、20、第二项才是影响2C较差变化的主项 对于DJ2型仪器,一般要求i 15,但是由于测角仪器水平轴不便于外业校正.所以若i角较大时,也得用于外业。i角对2C较差的影响。见表2,由表2数值可知.2C较差即使允许放宽30、或50.有时还显得不够合理、但是若再放宽此较差 则对于i角较小的仪器又显得太宽,失去限差的意义,因此。规范表3.3,8注释规定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较差可按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当用DJ2型仪器观测一级及以下控制网时 规定一测回中.2倍照准差。2C 的变动范围可放宽为18.这主要考虑到其测角精度要求较低、同时由于边长较短,照准目标简陋.因此2C较差放宽为18.后.对成果精度影响不大,同时有利于作业,所以本规范予以放宽 2 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是根据历年来的实践。方向数少.观测时间短.不归零对观测精度影响不大,相反.归零观测增加了观测的工作量,因此没有必要 3,当测站的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其理由是.由于方向数多了,测站的观测时间加长了.气象等观测条件变化较大,不容易使各项观测限差满足质量要求。因此 宜采用分组观测的方法进行。4,当应用全站仪.电子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时,通常应进行度盘配置。因为电子测角可分为三种方法,即编码法、动态法和增量法。前两种属于绝对法测角、后一种属于相对法测角。不论是采用编码度盘还是光栅度盘,度盘的分划误差都是电子测角仪器测角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采用动态法测角系统的仪器在测量中不需要配置度盘,因为该方法已有效地消除了度盘的分划误差,目前工程类的全站仪 电子经纬仪很少采用动态法测角系统,故规定应配置度盘。3。3。9,由于三,四等单一导线要测左.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分别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三等导线测回数调整为偶数的目的是为了使三等单一导线的左、右角观测的测回数相同,即把相对于三角形网的9测回观测调整为10测回观测。在此应特别指出的是。按本规范附录F公式计算时,当m。10时的度盘配置应如表3所示。其按公式计算的配置尾数全为30。是不合理的、故观测时应注意再均匀调整一下度盘的尾数值,3、3,10、关于测站的技术要求说明如下、1。增加仪器 反光镜。或觇牌。用脚架直接在点位上整平对中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的限制。以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2,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的要求,是因为本规范各等级水平角观测的限差是基于视线水平的条件下规定的,具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补偿范围一般为3 其对观测的水平角可以进行自动改正。故其不受此款的限制 作业时 应注意补偿器处于开启状态,3.剧烈振动下,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故应停止观测。即便关闭补偿器,也无法获得好的观测结果,3.3,12。对已知方向的联测,宜采用与所布设控制网相同的精度等级进行即可 不必采用过高的精度 更不必采用与已知点相同的精度,距离测量3.3。14 由于核电精度要求很高,且测量部门全站仪及测距仪已得到很好的普及.因此本规范规定均采用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进行测距,3.3。15。测距仪器中.短程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km.15km.是根据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测距仪器的规格而统一规定的 3.3 16。仪器厂家多采用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来直观表示测距仪器的精度,但在高海拔地区作业时。对辅助工具的检验校正是很有必要的 3。3 17.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是根据多数工程测量部门历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按以下各项而制定的,1,一测回较差是根据各级仪器每公里的标称精度规定的。2,单程测回间较差为一测回较差乘以,2,3、往返较差的限差取相应距离仪器标称精度的2倍、4 仪器的等级 每边测回数是根据相应等级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的测距精度而作出的规定,3,3、18、测距边用垂直角进行平距改正时,垂直角的观测误差将对水平距离的精度产生影响。由于高差测定误差,mh、而引起水平距离改正数的中误差mD为 按式,21、分析,当要求测距边倾斜边尽量保持水平时,则h之值远比S之值小得多,故其高程误差影响水平距离改正的中误差则更微小、根据本规范第4。3.2条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高程精度为1km.中误差仅为15mm,故本条规定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放宽1、0倍 是完全能保证测距边精度的 3 3。19 本条增加了对电子记录和电子测角仪器内存记录的要求,导线测量数据处理3,3。20.水平距离计算公式。说明如下,1 当边长S.15km时,其弧长与弦长之间差异较小.即可用弧长代替弦长,由图1。根据余弦定理.有 令两点间的高差 h,H1,H2 则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水平距离严密计算公式为.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H0上的水平距离严密计算公式为.式中.DH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m。S 经气象改正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D0,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水平距离 m,H1.H2.分别为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的高程值、m。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H0.测区平均高程面的高程、m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m.式、26 可以看作是水平距离计算的通用严密公式,应用时.当H0为0时。其计算结果为参考椭球面上的水平距离。当H0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高程时.其结果为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当H0取测区抵偿高程面的高程时,其结果为测区抵偿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当H0取测线两端的平均高程时。其结果为测线的水平距离。2 若令式,26.的分母为.则有。通过计算。当H0为测线两端的平均高程时.K。1,其误差小于10,8、则测线的水平距离计算公式可表示为、要说明的是、在上面公式的推导中、椭球高是以正常高代替,椭球高只有在高等级大地测量中才用到,由于工程测量控制网边长较短,控制面积小、椭球高和正常高之间的差别通常忽略不计.3、3、23.本条给出了测距长度归化到不同投影面的计算公式,在作业时,应根据本规范第3、1.5条对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选择的不同而取用不同的公式,我国建立1954年北京坐标系应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建立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应用的是1975年国际椭球,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的是WGS 84系椭球参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这几种大地坐标系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和曲率半径的计算方法详见本规范附录G.3、3。24,本条规定了严密平差和近似平差方法的选用.根据历年来各工程测量单位的实践经验。对一级及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只有采用严密平差法才能满足其质量要求。对二级及以下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由于其质量要求较低一些,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 不作严格要求.3.3.25,关于先验权的计算,控制网平差时,必须估算角度及边长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于计算其先验权的值.根据实践经验,采用经典的计算公式和数理统计的经验公式 经过计算.反复迭代完成、但最终结果一样、都是可行的办法 3.3。27 本条规定了平差后的精度评定。根据历年来的实践、只有将本规范中提出的各个评定项目完成后,才能充分说明控制网的实际精度情况。3。3,28。本条规定了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的精度要求、根据各等级网的边长不同.取位规定的标准也不同、等级越高,取位精度要求越严格。不严格执行取位要求 不能达到最终边长与坐标的实际有效位数为毫米位的精度要求,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