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像控测量6。3。1 像控点在像片上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2、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1。5cm.3,相邻航线公用的像片控制点应布设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上。下航线像片方位线的距离均不应小于4,5cm,当旁向重叠过大。离开上、下航线像片方位线的距离小于4,5cm时。上。下航线应分别布点.当旁向重叠过小 像控点在相邻航线不能公用时、应分别布点.此时控制范围在像片上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cm、当条件受限制时,也不得大于2cm,4、航线两端上 下像控点相互偏离值在同一像对内应小于半条基线、像控点左右偏离在规则区域网中间不应超过一条基线、6 3 2、像控点布设可选择区域网布点法 全野外布点法,航线网布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相结合的布设方案、6,3。3 区域网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区域网应按周边6点法,图6。3。3、1,或周,边8点法,图6 3、3,2。布设平高点。2 区域网旁向控制点间的跨度不应大于4条航线 航向相邻控制点间的基线数应按表6,3.3。1进行估算,3。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应采用网状布点.在布设平高点的基础上 应沿区域网航向垂直方向布设3排,5排高程控制点 图6.3,3.3,图6 3.3.5,4,航线两端上.下应有一对高程点,航向方相邻两排高程控制点间的跨度应按表6.3.3。2估算 5,当航向方相邻两排高程控制点间基线估值大于3排不足4排时或大于4排不足5排时 应按3排或4排布设高程点。并应在网的上,下边相邻两排高程控制点中部加布高程点,图6。3.3.6 6,在相邻两排高程控制点间的跨度值小于4条基线时 应按4条基线布设1排高程点,同时在网的上 下边应加布高程点、图6、3,3。7 7,不规则区域网在凸出处应布设平高点、凹进处应布设高程点,当凹角点和凸角点之间的距离超过两条基线时 凹角点处也应布设平高控制点。图6.3,3,8和图6。3 3.9,6,3 4,特殊情况下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航向重叠小于53。产生航摄漏洞时应分别布点。并应对漏洞处用野外测图方法补测 2,旁向重叠小于15.时 应分别布点、当选定的控制点离开像片边缘大于1cm.且重叠部分影像清晰,其范围内无重要地物时 除应分别布点外,还应在重叠部分加测2个.3个高程点,3.当像主点或标准点位处于水域内.或被云影。阴影、雪影等覆盖以及其他原因使影像不清。或无明显地物.且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尚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按正常航线布点。当像主点附近3cm范围内选不出明显目标.或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控点.当旁向标准点位落水 且在离开方位线4cm以外的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控点.6,3,5、野外选刺像控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接近正交的线状地物交点,地物拐角点或固定的点状地物上,实地辨认误差应小于图上0、1mm。弧形地物与阴影处不得作为刺点目标,各等级的测量控制点应刺出点位、并应加注点位说明、高程控制点的标石至地面的高差应量注至厘米.2。高程控制点应选刺在局部高程变化很小的地方。狭沟.尖山顶和高程变化大的斜坡等不得选作刺点目标 当点位选在屋顶,围墙 陡坎等高出或低于地面的地物上时。应量出其与地面的比高 注至厘米。并应详细绘出点位略图和断面图.3、平高控制点的选刺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4、像控点在各张相邻像片上均应清晰可见。应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作为刺点片、刺点误差和刺孔直径不得大于0.1mm。且应刺透,不得有双孔.刺偏时应换片重刺,5、选刺目标时应判读像片。并应满足刺点目标要求,同时应满足像控点布设的点位要求和兼顾联测的方便 选定后宜打桩或埋石.并应进行编号和实地绘制略图 桩位 说明。略图和刺孔位置应一致和确切无误 控制像片整饰格式宜符合本规范附录M的规定 6。3,6、像控点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点的平面坐标测量可采用GPS,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等方法测定。其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6、1.3条的规定,2。测定像片控制点的高程,可采用GPS。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等方法测定,其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6。1 3条的规定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