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水准测量4。2 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 1的规定、4、2、2。水准仪系列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 4 2,3.进行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05型水准仪不应超过10、DS1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2、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 α.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0 2。对于三等水准不应超过0 5 3、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铟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 不应超过0,5mm、4,2.4,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 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 2,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水准标志、标石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K的规定、3.埋设在测图范围外的水准点完成后。应绘制点之记或作点位说明、4。2 5 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 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5的规定。4.2.6,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观测顺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T 12897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的有关规定执行 4.2、7.水准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具有倾斜螺旋的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出记号、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应严格置平水准器 2.尺台严禁安置在沟边或壕坑中.3,除路线拐弯外、每一测站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宜接近于直线,4,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转动仪器倾斜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5.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每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的测站数为奇数时、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6、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条形码尺面应光照均匀 成像清晰,4,2.8。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用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他等级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4,2 9、工作间隙宜在水准点上结束,当工作间隙不在水准点上结束时 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并应作出标记。间隙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超过本规范表4,2、5规定的限差要求时 可由此起测 当检测间歇点高差较差超限差要求时.应从前一水准点起测,4。2、10,当水准线路跨越障碍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等水准路线宜避免通过江河,湖塘 沼泽 宽沟或山谷等区域 需要通过江河,湖塘,沼泽 宽沟或山谷等区域时,水准视线的长度在200m以内仍应用一般观测方法单线过河 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一次仪器高度 并应观测两次、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7mm,应取两次结果的中数。2 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超过200m时 应根据障碍物的宽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和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的有关规定选用直接读数法.微动觇板法.经纬仪倾角法,测距三角高程法等方法进行观测,4.2,11、水准观测读数和记录的取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DS1型水准仪使用铟瓦水准尺时,读数及记录均应取至0,05mm或0,1mm、2 DS3型水准仪使用木质水准尺时,读数及记录均应取至1mm,3 采用电子记录时。应根据使用的仪器精度等级和水准尺仍按本条第1,2款读数和取位,并应将电子文档中的原始数据和各项限差打印出来.4.2、12。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计算水准网中各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并应符合本规范表4,2 1的规定,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式中。M 高差偶然中误差.mm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2、高差偶然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4、2.1规定的各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3、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并应符合本规范表4、2、1的规定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 mm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 km。N 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4、平差计算应使用计算机软件 五等水准可进行简单配赋平差。用于平差计算的软件应符合本规范第1.0 4条的规定.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注记应进行核对、平差后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应符合本规范表4 2。1的规定,5、平差按测站数定权时 应将程序输出的每测站中误差乘以每千米平均测站数的平方根,以求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6,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