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浮标系数的试验和确定C。6,2 高水位的浮标系数、一般都没有试验资料可供选用.多由试验浮标系数与有关因素的关系外延得出、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增大浮标系数比测试验资料的水位变幅 以减小浮标系数的外延幅度和选用浮标系数的误差。所以 当预计水情可能超过已取得试验资料的最高水位而又可以进行浮标系数试验时。应做好充分准备.及时进行浮标系数的试验。同时还应在已有试验资料的高水位部分增补一些试验次数、使前后互相衔接,便于进行综合分析的拟定关系曲线、C,6 3,本条包括了浮标系数试验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要求、现说明如下.2 浮标系数是同水位流速仪法实测流量和浮标法实测虚流量的比值.当比测试验中两者的相应水位不等时.应将流速仪法实测流量换算为与浮标法测流同一相应水位的断面流量后、再计算浮标系数,将浮标法测流时间放在流速仪法测流时间的中间时段、可使两者的相应水位较为接近,可以减小流量换算的误差.提高浮标系数的精度、当受条件限制,两种测流方法的测流时间只能或先或后安排时。则两者相应水位的差值必然增大、流量换算的误差也会随之增大,而某种测流方法总是在前或在后施测.将使涨水面或落水面上的流量改正值出现同一符号、正值或负值。计算得出的浮标系数。可能产生定向性的系统误差 故用交换测流次序和交换次数宜相等的方法.消除可能产生的定向性系统误差,3 不同浮标法测流方案之间的区别 主要在于浮标数的多少及其分布的位置不同,从而绘制出的浮标流速横向分布曲线也不同、对于同一次流量的测验、如采用不同的测流方案。则同一起点距上查读出的垂线虚流速也是不同的,当从一次多浮标勾绘出的浮标流速横向分布曲线上,反复查读不同抽样方案的垂线虚流速时,同一起点距上的垂线虚流速是完全相同的.不能确切反映不同抽样方案浮标流速横向分布曲线实际存在的差别。不符合浮标系数试验方案必须和浮标法测流方案彼此相应的原则,所以、应按各种试验方案所选用的有限浮标数.分别绘制浮标流速横向分布曲线查渎虚流速,4 中泓浮标法测流只在中泓部位投放浮标。漂浮物浮标测流 一般也是施测中泓部位漂浮物的流速.所以 中泓浮标和漂浮物浮标的系数试验。只需要与同一种流速仪法测流方案进行对比试验即可,但系数和其他水力因素建立关系曲线时,又要求有高 中水位范围内的试验资料,只有高水位时的测流方案 才可同时适用于高、中水位时的流量测验,故宜按高水期流速仪法所选用的一种测流方案作对比试验。此外.漂浮物的类型很不一致,相应的系数也不相同,其试验资料应具有广泛性.当其他时间用流速仪法测流时。遇有可供选择的漂浮物.可及时测定其流速 的规定,可以补充试验资料的不足 有利于漂浮物浮标系数的分析,5、采用代表垂线法试验浮标系数、主要是解决流速仪测速困难的问题。故应用流速仪实测流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建立1条。3条代表垂线平均流速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 确定代表垂线的位置。试验时 用流速仪施测代表垂线的平均流速 并通过关系线转换为断面平均流速。同时用均匀浮标法或中泓 漂浮物浮标法施测断面平均虚流速或中泓,漂浮物浮标流速,由此即可计算出断面或中泓。漂浮物浮标系数.这个方法是简便易行的。代表垂线的位置是间接确定的.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不能直接作出检验。因此、将代表垂线法试验的浮标系数与断面浮标系数或中泓 漂浮物浮标系数的试验成果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的规定,必须认真执行 而且仅当两种试验成果互相衔接连续时、代表垂线法试验的浮标系数 才可作为正式试验数据使用.当实测流量资料范围内代表垂线的位置变动频繁时。不仅代表垂线的位置选定十分困难.选出的代表垂线也少有代表性.故规定对于这样的测站,不宜采用代表垂线法试验浮标系数,C,6。4 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分析浮标系数的规定、它与比测试验法不同之点,主要是流速仪法和浮标法的流量测验不在同时比测 除在流速仪流量测点所绘制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查读断面流量外,其他方面与比测试验法的要求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也是本条规定中新增补的主要内容,关于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流速仪流量测点的测速垂线数及其位置、必须与推求浮标系数时所用浮标流量测点的有效浮标横向分布的控制部位相应的规定 是根据第5 1 2条,不同的测流方案应使用各自相应的试验浮标系数,的原则而作出的.要满足按流速仪不同测流方案的流量测点分别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要求、测站应将测流任务和分析浮标系数的需要相结合 适当增加流量测次 以满足分析浮标系数的需要 这与综合定线推求浮标系数的方法,是有原则区别的。浮标流量不用绘线查读的方法,直接采用实测值,当浮标受风的影响较大时,可以考虑空气阻力对浮标系数的影响 提高浮标系数的精度,并可对浮标系数进行误差分析。估算浮标系数的不确定度、C.6、8,多沙河流的浮标系数、据推理和实践证明、含沙量的多少影响着垂线流速分布曲线的线型,因而改变了浮标系数的数值、因此,以含沙量为参变数推求多沙河流的浮标系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目前普遍性的数学模型尚不多见。故本条只提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关于参数的选择和应用,由测站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确定,C 6,10.浮标系数的外延,既规定了一般情况下的允许外延幅度10,20,又规定了特殊情况下超过了允许外延幅度时确定浮标系数的方法 以适应抢测高洪的需要,由于浮标系数超过了允许外延幅度.误差可能随之增大.应当慎用。浮标系数,应根据测站特性。经过综合比较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