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 河湖健康评估导则 SL/T 793-2020
  • 水质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SL/T 787-2019
  •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SL/T 778-2019
  •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附条文说明] SL 251-2015
  •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附条文说明] SL/T 722-2020
  •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179-2015
  •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SL 766-2018
  • 元数据 SZY306-2017
  • 监测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 SZY302-2018
  •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导则 SL/T 779-2019
D 2.填制说明D 2,1 流量测验记载簿封面.表D.1 7,2、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名.填写测站名称的全称、2 测站编码,填写本站编码,新设站.或没有编码的断面和专用站。可依据测站编码规则编制临时编码 3,管理单位,填写流域或省级水文机构名称,4,流域,水系,河名、根据流域机构或资料汇编刊印机构统一划分的名称填写,5.省 自治区.直辖市 县 市,区,乡,镇,街道,村。填写测站基本水尺断面水尺所在岸的行政区划名称、6。施测号数 填写记载簿中所包括的最初一次测流至最末一次测流的施测号数、7。施测时间 填写记载簿中所包括的最初一次测流时间和最末一次测流时间。月,日应填两位数.不足两位数时在个位数前面加0 D,2,2,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表D。1,7。3及表D,1,7 4 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测深测速垂线数较少时,可只单独使用表,二、表D 1。7。4、2,风向风力。按,水位观测标准.GB.T,50138、2010的规定填记,3,流向。流向指主流 局部回流不予考虑。顺流记。逆流记,停滞记、4。流速仪牌号及公式。填写流速仪的型式,牌号及检定公式,在测流中使用两架以上仪器时,均应一一列出、并在备注栏内注明各仪器施测的垂线号数.5,检定或比测后使用小时数,填写仪器自检定或比测后截至本次测流为止累计使用的小时数 计至小数一位 如仪器在检定后未经过比测时.则将。或比测,三字划去。如仪器已经过比测。则将 检定或,三字划去,6.起点距计算公式 填写计算起点距所用公式或零点改正值,直接测距不需加零点改正数时,此栏可空置不填,7 垂线号数、按垂线起点距的顺序编号填写,水边点不编号,只在相应栏内填写 左水边 右水边.字样。8 角度或读数.填仪器交会的角度或测距计数器的读数 9.起点距 填由交会角度或测距计数器推算出的垂线起点距。10,测深,测速时间 填记每一条垂线上开始施测的时间。时 分应填两位数.不足两位数时在个位数前加0、11、测流断面水位或基本水尺水位,填写每一垂线开始施测时的观测水位或定时观测的水位记录,12。测得水深 湿绳总长 1 用铅鱼测深,并由测深计数器或游尺读数者、测得水深填写铅鱼接触水面和河底时的读数之差 湿绳长度填写经过干绳长度改正后的湿绳长度,悬索偏角或悬架支点至水面高差较小而不需改正时,测得水深和湿绳长度填同样的数值 2,由悬索标志直接读数者直接填入湿绳总长度,3、用测深杆.悬杆或测深仪测深者。填入实测水深,4。借用断面计算流量时.空置不填.13.悬索偏角,用悬索悬吊铅鱼测深时、填铅鱼接触河底时测得的悬索偏角,用悬索悬吊流速仪测速时、填写流速仪位于测速点上测速时测得的悬索偏角。悬索偏角小于10,及采用悬杆悬吊铅鱼测深测速时、此栏不填、14,干湿绳长度改正数.干绳及湿绳长度改正数分别查表E,0,1和表E。0 2填入、用悬杆悬吊铝鱼测深者 此栏空白不填 15、水深或应用水深。填写测深杆。测深锤或悬杆测得的水深、或悬索吊铅鱼的测得水深经并过干湿长度改正后的实际水深 并将,或应用水深 划去,当借用断面计算流量时、填写该垂线的测流断面水位或该次断面平均水位减去借用断面相应垂线位置的河底高程而得到的应用水深。并将。水深或 三字划去.16。河底高程。用测流断面水位减去垂线水深得出。采用借用断面计算流量时、其河底高程由借用断面中直接抄入,对没有采用固定垂线的测站.可由借用断面的河底高程直线内插求得.17。流速仪位置.1 相对深度 填流速仪测点深度或湿绳长度与实际水深或总湿绳长度的比值。2 测点深或湿绳长,流速仪采用悬杆悬吊时.填写测点至水面的垂直深度,即相对深度与水深的乘积,流速仪采用悬索悬吊时、填写测点湿绳长度、即相对深度与湿绳总长的乘积,18,测速记录,1,总转数,以分式表示 分子填流速仪接触讯号次数。分母填接触讯号次数与每一讯号转数的乘积。2,总历时、填测速时流速仪接触讯号总次数的相应历时,以s计、19,流向偏角、填记测点流向.或以水面附近的流向代替。与测流断面垂直线的偏差角度,小于10 时可不填记.20 测点流速。根据总历时和总转数。由流速仪检定图表中查读填入、或将流速直读仪上所显示的流速数值直接填入。21。流向改正后流速。不需作流向改正时.此栏不填 测点流速与水面附近一点的流向一致时,此栏空白不填,待对算出的垂线平均流速作统一校正后直接填入垂线平均流速栏中,22.系数,当用一点法测速且测点不在0.6相对水深处时.填流速系数,23 垂线平均流速 当用0 6一点法或其他选点法测速时 填实测的垂线平均流速 24。部分平均流速,按本规范B.7。1条第7款规定的公式计算填入,25,测深垂线间的平均水深,填相邻两垂线水深或应用水深的算术平均值,26。测深垂线间的间距,填相邻两垂线起点距的差值。27.测深垂线间的水道断面面积 填相邻两测深垂线间的间距与平均水深的乘积,28,部分水道断面面积、填相邻两测速垂线间的部分面积。29,部分流量,填部分水道断面面积与部分平均流速的乘积。逆流部分流量为负值。在数值前应加。号,30.断面流量、填各部分流量的代数和,有分流串沟时 应按下列规定填写,1,主流记载表中,此栏填主流流量。分流记载表中 此栏填分流流量、并分别在括号内注明主或分字 当全断面内只有主流一组基本水尺,且几股水流的流量均在同一次测得时,则应在各表备注栏内注明本次所测各股水流流量之和。若断面内有几组基本水尺 则同一组水尺所控制的各股水流的测流记载表的备注栏内均应注明各股水流在同一次测得的流量之和,2、只有一组基本水尺时,用主,分流合并记载的表中此栏填同一次测得的主、分流流量之和,但备注栏内应注明各股水流或主流及分流的流量 31,水道断面面积.填各。部分水道断面面积,之和,32.死水面积 填流速为零的死水区的部分水道断面面积、33.平均流速.填断面流量除以水道断面面积之商,34,最大测点流速 填写本次实测测点流速的最大值,35、水面宽.填写左右两岸水边起点距之差。当中间有洲滩时,应减去洲滩宽度、36,平均水深。填水道断面面积与水面宽之商 37,最大水深,由各个水深或应用水深中选取最大值填入 38,上下比降水位差,填比 辅,上水尺与比,辅、下水尺的水位差,39,水面比降、填上下比降水位差与上下比降水尺断面间距之商、40 糙率、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计算填入、41 相应水位 根据测流过程中的基本水尺水位观测记录,按本规范B。7,8条规定的方法计算后填入。有分流 串沟和几组基本水尺时,在主流记载表中填记主流相应水位。各分流记载表中填记该分流的相应水位.42,水位涨率,以测流终止与开始时基本水尺水位差值除以测流总历时而得 涨水时取正值,落水时取负值,此栏只在测流过程不跨过水位峰谷 并且客观上有需要时才填记.43。垂线数,用流速仪或深水浮标测流时 填测速垂线总数或有效浮标个数,同时用流速仪法和水面浮标法 或浮杆。两种方法测流时 用,号连接,第一项表示流速仪法测流垂线数 第二项表示水面浮标的有效个数、或浮杆测速垂线数目,44。测点数、填所有各垂线上的流速仪法测速点总数 45 渡河方法.填写流速仪法测流的渡河方法。46 测距方法、填写测定垂线起点距的方法,47、测深方法、填写测量水深所用的方法,48 悬架支点至水面高差。只用于悬索悬吊铅鱼测深且在计数器或游尺上读数时填写 49.流速仪悬吊方式。填。悬杆,或,悬索,50,铅鱼重量,悬索直径,填写测流时所用的铅鱼重量和悬索直径 如在一次测流中使用了两种以上重量的铅鱼或两种以上直径的悬索时。应一一填入并在备注栏中说明 51、仪器轴中心至铅鱼底距离,填写流速仪水平转轴或轭架中线至铅鱼底的距离、52.计算流量所用断面施测号数,在测流时或测速前后实测水道断面者。填写本次流量的施测号数 在测流时未施测水道断面,而借用其他时间实测的断面计算流量时、应填写借用断面的施测号数,如为部分实测部分借用。应将各次断面的施测号数一并填入。并加说明,53,总不确定度。已定系统不确定度.根据本规范B.11节的有关规定估算填入、54,施测号数.填写按当年各种方法测流的时间顺序统一排列的号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分流,串沟或人工引水等情况。只有主槽一组基本水尺时,主流,分流或串沟各股水流的流量在同一时间内测得者 只编一个施测号数,不在同一时间测得者,按时间顺序编排施测号数.无论主,分流或串沟的施测号数是否相同,都必须用文字代号注明其为主,分流或串沟的实测流量。主。分流上分别没有基本水尺时。应按只有一组基本水尺时对编排施测号数的规定,每组基本水尺各自成为一个系统编排施测号数。测站附近有人工引水的流量测验。应作一个独立系统编排施测号数,当有几处人工引水的流量测验时,应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编排施测号数,2,采用连续测流法测流时,凡用同一个测次的测流记录计算的断面流量均编为一个独立的施测号数,用跨进两个测次的记录计算的断面流量,沿用前一个测次的施测号数。在其右下角依计算流量的次序加上分号 55,备注 填写迁设临时测流断面的位置及测流人员认为有必要记载的情况和事项.D,2、3,缆道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表D、1,7,5及表D 1 7,6,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测深测速垂线数较少时 可只单独使用表、二 2 水深计数器读数,填水深计数器上指示的读数,并在读数右下角加注,上,或,下、字样。以表示是上提测深或下放测深时的读数,3 水深计数器改正数。填经过测站比测率定的测深改正数 如系负值,数值前应加,号.4.悬索偏角水面 河底.分子填铅鱼接触水面时测读的悬索偏角、分母填铅鱼接触河底时测读的悬索偏角。5 主索垂度。填写测深测速垂线位置处的主索垂度,6.行车至水面高差。填写测深测速垂线位置处的行车至水面的高差值,记至0,1m,7、湿绳改正数。干绳改正数及位移改正数 分别查表填入,8.湿绳长度。LH,直接测读湿绳长度时,将测得的湿绳长度直接填入此栏,采用测深计数器时,按下式计算填入,式中。Hc,水深计数器读数,h.行车至水面高差、w。湿绳改正数,d、干绳改正数 t,位移改正数、9 回零误差,填测距计数器的回零误差值,记至0,1m,10、其他各栏的填法同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 测速及流量计算表 表D。1、7,3及表D.1,7,4,D,2,4、冰期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表D。1、7。7及表D.1 7、8.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测深测速垂线数较少时,可只单独使用表、二。2.冰情 填记测流时的主要冰情,如全河封冻,岸冰,清沟,冰塞等。当本栏不够填记时,呵在备注栏内补充说明,3,水深 填自冰孔中自由水面算起的实际水深.取连测几次水深的平均值、在冰面、水面边、冰底边以及借用其他测次测深记录的垂线上,此栏不填、但冰面边。水面边、冰底边的位置均应在起点距栏内示出 不编垂线号数 4 冰厚.填量冰尺连测几次在冰面上所截读数的平均值,在倾斜河岸的冰面边。此栏记.0.借用其他测次测深记录的垂线。此栏不填,5。水浸冰厚,1。填写垂线上量冰尺连测几次在水面上所截读数的平均值,2。在倾斜河岸的水面边记,0,3、冰层悬在水面以上时.此栏记为,0。4.在冰底边此栏记实测的水浸冰厚.在无法测定冰底边的位置时。可借用靠冰底边最近的一个冰孔中的水浸冰厚记入、并加括号 6.冰花厚、1,填冰花尺,板,连测几次其悬索 杆。在水面所截读数的平均值与水浸冰厚的差值。2、在冰底与冰花底的交界处记。0.冰花底交界处的位置,应在起点距栏内示出。但不编垂线号数。3,冰层悬在水面的垂线.此栏填法与水浸冰厚栏相同 7。测深垂线间距 填法同畅流期记载表 在靠岸边的部分填两个数值.一为水面边至冰底边之间的间距.一为冰底边至近岸垂线的间距.8、水浸冰及冰花所占断面面积。1、垂线间平均厚。分别填相邻两垂线之间水浸冰或冰花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在倾斜河岸靠近冰底边的部分填两个数值.一为近岸垂线与冰底边水浸冰厚的算术平均值,一为冰底边水浸冰厚的一半。填入水面边和冰底边之间、2 垂线间面积,分别填垂线间距与水浸冰.或冰花 垂线间平均厚的乘积.在近岸垂线至岸边部分。水浸冰的面积填两个数值 一为近岸垂线至冰底边之间的面积。一为冰底边至水面边之间的面积。9 有效或应用水深。1 实测水深时,填水深减去水浸冰厚及冰花厚所得的差数,并将.或应用。三字划去.2、在冰面边.水面边,此栏空白不填,冰底边此栏记、0,3,借用测深记录的垂线,填应用水深。即测流断面平均水位减去河底高程及水浸冰厚 冰花厚所得差值,并将、有效或,三字划去、10。部分水道断面面积,按第B 7,4条的有关规定计算填入。11、流速仪位置,1 相对深度.填测点在冰底或冰花底以下深度与有效水深或应用水深的比值。2.测点深、填测点至水面的垂直深度.即相对深度与有效水深或应用水深的乘积再加水浸冰厚及冰花厚所得之值。在没有水浸冰的垂线、以上两项填法与畅流期相同,12,水浸冰面积。冰花面积 分别为水浸冰及冰花从左岸水面边到右岸水面边垂线间面积的总和.13 断面总面积、为水道断面面积 水浸冰面积及冰花面积之和。14。冰底宽、填两岸冰底边之间的宽度.15 平均水深,填断面总面积与水面宽的比值,16.平均有效水深,填水道断面面积与冰底宽的比值。当冰层悬在水面以上时。填断面总面积与水面宽的比值,17、最大有效水深,从各个有效水深中选取最大值填入.有岸冰或清沟时。应从各个水深及有效水深中选取最大值填入.18,备注、填记冰上雪深 冰上水深及测流人员认为有必要记载的其他有关事项,19、其他各栏填法同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 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表D、1。7、3及表D、1。7 4,D、2.5。相应水位计算表、流速仪法。表D,1。7.9.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速垂线号数。起点距及垂线平均流速,从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中抄入本表。2 部分水道断面宽,1.岸边部分 填近岸测速垂线与水边起点距之差。2,其他部分,填相邻两测速垂线起点距之差、3、测速垂线所占部分宽.1。岸边部分,取近岸的部分水道断面宽与相邻的部分水道断面宽的一半之和、2.其他部分.取相邻的两个部分水道断面宽的算术平均值、4。水位.填施测每一条垂线流速时的基本水尺水位、可从每一条垂线施测时的水位观测记录中抄入,或根据每一条垂线的测速时间和定时水位观测记录内插,5.b、Vm。填同一测速垂线所占部分宽与垂线平均流速的乘积 6,b.VmZ。填本条第5款的数值与在同一垂线上测速时的水位的乘积、7。b.Vm.b。VmZ.分别填本条第5款及第6款中各栏的总和。8、相应水位,相应水位是,b.VmZ与,b、Vm之商、9,其他各栏的填法同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D,2,6 测速记载表 水面浮标法,表D,1.7、10 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面情况。填施测时平静。微波,有波浪 有漂浮物等水面情况 2 上下断面间距,填浮标上下断面间的直线距离.3 水面浮标类犁.入水深、出水高。填水面浮标的材料和型式,浸入水中实际深度和露出水面高度 4.浮标投放方法 填投放器投放,桥上投放、船上投放等投放浮标的方法、5、浮标编号。以投放先后为序.将各浮标依次编号填入栏内作废者仍应编号备查,6,浮标特征 填写识别各个浮标时所根据的基本特征.如红,黑。白等、7 浮标流经测流断面的角度、用经纬仪交会时,填观读的角度、8 起点距,填计算或施测的起点距、9,浮标流速.填浮标运行历时与浮标上下断面间距之商,10、风力、速、1。用风速仪观测时,填记每一浮标在测流河段中运行时的实测平均风速、取几次观测的平均值。2.目测风力时,除按现行国家标准 水位观测标准.GB.T 50138规定的风级表填记每一浮标运行时的平均风力外。并应在括号内注明风力换算的风速,11,风向、1。用风向仪观测时.填记风向与平均流向的夹角,准确至10,2.目测或用简单的风向标观测时、在此栏中按现行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 GB、T,50138的规定用箭头表示风向与流向的关系,12,备注,填写作废浮标的原因及观测人员认为需要在备注栏中记载的其他有关情况及事项、D.2,7、测深记载及流量计算表 水面浮标法,表D,1,7.11.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深日期及断面施测号数。填该次测流所测水深或借用断面的施测日期及施测号数,2,测深时间,填记第一条垂线的测深时间 借用断面时,此栏空白不填.3、垂线虚流速、填记从浮标流速分布曲线图上查得的部分面积分界线处的相应流速值.4、部分平均虚流速.按第C.7。1条有关规定计算填入 5 部分虚流量。填部分面积与部分平均虚流速的乘积.6,断面虚流量、填各部分虚流量之和。7、浮标系数及确定方法,分别填写本次计算断面流量所用浮标系数及其确定方法,如。试验分析。借用相似站。或,经验、等确定方法。8.断面流量,填断面虚流量与浮标系数的乘积,9,其他各栏的填法同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二.表D.1 7。4 D.2.8。浮标流速分布曲线图及断面图 表D、1,7、12,应按第C,7。1条的规定绘制 D。2、9、在畅流期用流速仪与水面浮标法联合施测断面流量时.应按下列规定填表。1,在全断面内分区记载。在流速仪测流区内、测流结果记于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 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内,在水面浮标测流区内,其测流结果记于水面浮标测流记载表内.分区界限应采用河流漫滩边界的垂线作为分区界限,2.流速仪测流记载表及浮标测流记载表的计算成果统计栏均只分别填记各个测区所测流量及其棚应各项成果,并在备注中注明,另用一页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二,表D.1、7。4 在其统计栏内.填写包括两种方法在不同测区所测的总流量及其他相应各项成果。并在备注栏中说明 D。2,10,潮流量测验记载簿封面.表D 1,7,13.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测号数、填本次潮流虽的施测号数、以年度为界,每年从开始施测第一次起.依次编号,每个潮流期作为一个测次。每个测次订为一本,2,施测时间.填划分各潮流期的开始和终了时间,如果落潮憩流出现时间有持续现象,均以全断面其平均出现时间填入。提早开始和终了时延长施测的一段时间均不计在内.3,其他各栏的填法同流量测验记载簿的封面、D.2,11.潮流量测验施测说明表。表D 1、7,14,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断面位置、填写每次测流断面的位置.以其同基本水尺位置的关系来表示。2,布置垂线方法.填在断面上确定测速垂线位置的方法,3.测线、以分式表示,分子依次填各条垂线的起点距。分母填相应测线的河底高程。4,施测方法、填施测时所用测船数或缆道类型及垂线和断面上流速的测法。5.测船固定情况、填固定测船的方法及测船位置的稳定情况.6 天气,最多风向、平均风力 速、按涨潮流和落潮流,以分数形式填记 平均风力,速,系指涨.落。潮流各测次的平均值 而不足最多风向的风力 速.平均值,7.其他各栏填法与流量测验记载簿的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二.表D,1 7,4.相同.D.2。12、潮流量测验计算成果统计表,表D。1。7。15、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测期间。至。填写划分陔次实测潮流期的界限、即落憩至落憩或低潮后,小时至低潮后 小时.2,潮水位,分别将涨潮流。落潮流和整个潮流期实际出现的最高 最低潮水位填入。涨潮流的最高潮水位即为施测潮流期的高潮位、最低潮水位一般为施测开始的断面平均落潮憩流时的潮水位.落潮流的最高湖水位一般为断面平均涨潮憩流时的潮水位、最低潮水位则为施测潮流期的低潮位 3、断面面积。根据潮水位、面积关系图表将各个最高和最低潮水位相应的最大和最小断面面积填入,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填入、平均、栏内 4.潮量应按下列要求填写,1,涨.落潮流的潮量应根据潮量计算表,表D,1,7,19或表D。1.7、20.的潮量累积值填入,数字前不加,或、号.实测潮流期的潮量为落潮流潮量减去涨潮流潮量后的净泄量或净进量.数字前应加 或.号、2、当施测潮流期的流向全部为落潮流或涨潮流时、潮量以及其他各项成果均只填在落潮流或涨潮流一行,其余两行空白不填、5.潮流历时,分别将划分潮流期和涨.落潮流起止时分的时距填入.6 平均流量.由潮量栏各个数值除以相应的潮流历时而得、潮流期的平均流量应在数值前加,或.号。7、平均流速、由平均流量除以相应的平均断面面积而得.潮流期的平均流速应在数值前加,或。号 8,最大瞬时流量。分别从涨.落潮流从潮量计算表.表D,1 7。19或表D、1 7、20。中挑取绝对值最大的流量填入,9,最大测点流速 分别从涨。落潮流从测速记载表、表D.1、7,16,的测点流速或测点改正流速栏内挑取最大绝对值填入 10.备注。将表中相应各项数值摘录填入、并填记其他需要附注说明的情况 D。2,13。潮流量测验测速记载表,表D,1 7。16、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测时间.填写测速开始和终了的时间,2、施测时分和潮水位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固定测船施测时、填记每次开始施测垂线上第一个测点和往下测至水深最大的测点时的施测时间及测流断面水尺水位、2.用一条船施测多条垂线时。填记施测每条垂线的第一个测点时的施测时间及测流断面水尺水位,如采用往返施测法时.则填记往测和返测每条垂线第一个测点时的施测时分及测流断面水尺水位。3.用流速仪候测憩流时,应填记憩流的开始和终了时分及其潮水位 在憩流有持续现象时,还应在憩流终了时分和潮水位下一空格内填记该次涨 落。潮憩流的平均时分和相应的潮水位 3 起点距,填写各测深垂线的起点距,4 潮水深、根据施测时的潮水位减去该垂线的河底高程、即得施测时的垂线水深 可从预先制好的潮水位 水深,测点深检数表上查得 填入施测时分和潮水位的同一行 5 点次,填垂线上各个测点的流速施测次序,如1。2.3等、用往返施测法 每个测点前后测速二次时。往测每点应空出一格供返测时填记,并分别依次编号.6。测点深 填垂线上各流速测点的施测位置 除图解改正法系采用水深的绝对值,水面一点为相对水深,表示外 其他均以相对水深,流速仪测点深度与实际水深的比值,表示,每根垂线从上到下往测各个测点的流速时,测点深以开始施测第一个测点的水深查算测点深,从下至上返测各测点流速时 测点深以往测最末一个测点时的水深查算测点深 上、下格水深或测点深数值相同时。仍应填入.不得用,号表示或空白不填,7、测点流速.测点流速一般不加、号,但如果一个测次内各个测点流速的流向顺逆不同时、应在该测点流速的左侧加。号,号代表涨潮流。号代表落潮流 8,流向偏角,采用流向仪法施测时。用分数表示。分子填所测的磁方位角、分母填计算后的流向偏角 采用其他方法施测流向偏角时。不用分数表示、只填施测的流向偏角.9,改正值.用水面流速改正法施测时,将各测点流速的改正值计算后依次填入本栏、10.测点改正流速 流向偏角超过10 时、填测点流速与流向偏角余弦的乘积、用水面流速改正法施测时,填各测点流速与其改正值的代数和.11.测点平均流速,用往返对称方法施测垂线上的各测点流速时,填前后两次测得的测点流速或测点改正流速的算术平均值.单程测速时、本栏空白不填,测点流速前有、号时、测点平均流速为其代数和之平均值 并在数值前加。号、12 垂线平均流速,按第B,7 7条规定的方法计算填入、数值前应加。或 号,用固定测船同时施测时 记在往测垂线上最末一个测点的施测时分同一行.用一船或多船往返施测符条垂线时,记在每条垂线的起点距同一行、涨.落.潮憩流有持续时、只在憩流平均时分的同一行填记 0,13 风向,风力 速,填记每个测次开始施测垂线上第一个测点时的风向。风力、速,14,其他各栏的填法同流量测验记载簿的畅流期流速仪法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二,表D。1,7,4、D。2。14.潮流量计算表。表D、1、7,18.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凡施测三条及三条以上垂线流速的站,均应填写本表 2.时分。1.将计算各测次断面流量的时分填在每个测次的最上一格,2 同时施测各条垂线并采用往返施测法时,以往测垂线上最末一个测点的施测时分作为计算时分、3 一船往返施测多条垂线时,以往测最后一条垂线的最末一个测点的施测时分作为计算时分。一船单程施测多线以及用流速过程线改正法施测时。应根据过程线变化转折点确定计算流速的时分.3,垂线号数、起点距,将全断面各条测速垂线的垂线号数及起点距依次填入,4.潮水位,填写与时分栏相应的潮水位,可从测速记载表或潮水位自记记录纸上查摘 5,垂线平均流速。1,从测速记载表上依次将全断面各条垂线在各该测次的平均流速抄入。如憩流附近个别测次各条垂线未同时测速 应先绘出各垂线的流速过程线.插补同时流速后填入。2。每填完一个测次 应在下面空出一格、并列的时分 起点距,潮水位各栏亦均应空白。然后接着再填下一测次的垂线平均流速 6、部分平均流速,按第C、7.7条规定的方法计算后填入,数值前应加 或,号.7。部分面积,从预先计算绘制好的潮水位,部分面积关系图表中查出每个测次各部分的面积填入 8、部分流量,为部分平均流速和部分面积的乘积。数值前应加.或 号.9,断面流量。将每个测次的各部分流量相加、填在时分的同一行位置处。数值前应加 或,号,并对各测次最末一个部分流量的横格画一横线,水道断面面积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填记位置和横线画法亦同。10,水道断面面积 填测次内各个部分面积之和.11。断面平均流速。将备测次的断面流量除以断面面积而得,数值前应加.或 号,涨、落,潮憩流只需填全断面平均憩流时分 并在相应的断面流量和断面平均流速两栏内填。0.其他备栏均空白不填.12 备注,填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D 2、15,潮量计算表,表D。1、7,19.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时分和流量.分别涨。落,潮流从潮流量计算表的相应栏内抄入,流量数值前可不加,或.号 2.平均流量.填两个相邻流量的算术平均值、3 历时.填两个相邻时分的时距历时。4。潮量 以平均流量与历时相乘即得 D 2.16。潮量计算表、代表垂线测流。表D。1,7。20,代表垂线为两条或少于两条者用此表、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1。时分、潮水位 填法同表D 1.7,17,2。平均流量,潮流历时。潮量.填法同表D 1.7.19 3。代表垂线流速.代表垂线为一条时,填该垂线的垂线平均流速,代表垂线为两条时.填这两条代表垂线平均流速的算术平均值 数值前应加。或,号 代表垂线为三条或三条以上时、则仍采用潮流量计算表,表D,1 7。18、和潮量计算表,表D。1,7.19.计算断面流量和潮量 4、断面平均流速 根据代表垂线流速一断面平均流速关系图表或相关方程式算得后填入,流速数值前应加。或、号 5 断面面积.从预先绘制好的潮水位。断面面积关系曲线上查出填入、6.流量,为断面平均流速与断面面积的乘积。数值前应加 或、号。7、备注,填代表垂线平均流速关系的方程式。以及其他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和需要说明的情况,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