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测速垂线布设B,2、1、测速垂线应大致均匀分布.并能基本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主槽垂线布设应较河滩为密。B、2,2,对测流断面内大于断面流最1,的独股分流 串沟、应布设测速垂线 B。2 3、随水位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有较为明显变化的测站,应分高.中 低水化级分别布设垂线 B、2。4。测速垂线的位置宜固定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随时调整或补充测速垂线、1,水位涨落或河岸冲刷,使靠岸边的垂线距岸边太远或太近时.2。断面上出现死水,回流,需确定死水。回流边界或回流流量时。3、河底地形或测点流速沿河宽分布有明显变化时,4,冰期的冰花分布不均匀或测速垂线上冻时。5、冰期在靠近岸冰与畅露河面分界处出现岸冰时 B.2.5,使用缆道的测站,启用前应对测深测宽的仪器。工具及缆索尺寸标志进行率定,并应按本规范B、8节的规定进行检查,B,2.6、测速垂线的数目应按本规范B 12节选用的测流方案确定.主流摆动剧烈或河床不稳定以及漫滩严重的测站,宜选取测速垂线较多的方案,B.2,7 潮水河的测速垂线数目 可适当少于无潮河流,用船施测时宜为5条.7条 用缆道施测时宜为7条、9条、特别宽阔或狭窄的河道可酌情增减.但不得少于3条、当高潮与低潮水位的水面宽以及水深相差悬殊时、应存每个潮流期内根据潮水位涨落变化情况,调整测速垂线数目及岸边测速垂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