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事故预防与处理第三十四条,燃气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燃气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开展燃气安全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在检查中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第三十五条,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检查,维修维护。事故抢修等制度、配备必要的报警检漏设备和安全设施。制定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依法向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备案。配备应急人员和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 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重要燃气设施所在地设置统一,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所属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巡查 检测.维修和维护.及时排除燃气设施故障和事故隐患,对重大危险源应当采取二十四小时监控措施,第三十六条 燃气经营企业在对燃气用户的燃气设施.燃气燃烧器具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有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燃气用户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 燃气经营企业可以按照供用气合同约定暂停供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调村.居、民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人等相关单位配合燃气经营企业进行入户安全检查.第三十七条。燃气用户应当学习安全用气知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使用燃气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安全事故或者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等情况,应当立即告知燃气经营企业 或者向燃气管理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燃气经营企业,有关部门和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燃气安全管理的行为或者燃气经营违法行为、有权劝阻、制止,或者举报,投诉,第三十九条.市。县.市、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一、建设占压地下燃气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二。进行爆破。取土等作业或者动用明火、三.倾倒 排放腐蚀性物质 四。放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者种植深根植物。五,其他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 擅自拆除或者迁移固定燃气设施,不得损坏,覆盖、涂改、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第四十一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不得影响燃气设施安全,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当查明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燃气管线的相关情况 燃气管理部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燃气经营企业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接到查询申请后三日内提供相关资料,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地下燃气管线等重要燃气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与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确保燃气设施运行安全、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法律 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安全保护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工程施工造成燃气设施损坏的 施工单位应当协助燃气经营企业进行抢修.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