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程序 第十九条、申请法律援助、申请人应当填写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的 法律援助申请表.第二十条,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如实提交下列材料、一 身份证、户籍证明、暂住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二,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工作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三.与申请法律援助有关的案件材料。四.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明及其材料不完备或者有疑问的.应当通知申请人作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 并且可以向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由其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应当出示其资格证明 第二十二条。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批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是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近亲属、二 与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第二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接待申请人时。应当制作笔录 第二十四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指定辩护通知书3日内.指派法律服务机构或者法律援助人员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五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受理当事人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其申请进行审查 对符合条件的、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并且书面通知受援人。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 并且书面通知申请人 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案件或者事件的具体情况 可以适当延长对申请进行审查的时间、但是延长时间最多不得超过10日.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申请重新审议,同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重新审议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审议决定。并且书面通知申请人和法律援助机构,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有下列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决定予以法律援助,一 可能激化矛盾.在公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二 当事人面临生命或者重大财产危险的、三,其他紧急情况的,第二十七条,法律援助机构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人员所在单位与受援人应当签订法律援助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第二十八条,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应当为申请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认为应当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项.移送有管辖权的法律援助机构审批同意后 实施法律援助。第二十九条、人民法院对指定辩护的案件 应当按照规定将指定通知书和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或者一审判决书副本送交有权受理的同级法律援助机构 并且附送被告人符合法定的法律援助条件的情况说明或者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第三十条.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向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和有关行政、事业及其他单位提交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印制的公函和文书。第三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向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事项的相关资料、应当免收费用,第三十二条,法律援助事项办结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将卷宗交由指派法律援助事项的法律援助机构验收存档 第三十三条,受援人除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援助外.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仲裁费 仲裁案件受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