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规定2、1,规模布局2。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指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协调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性质定位 规模,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布局。健全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落实公园绿地总面积规模以及人均公园绿地等指标,并加强公园绿地的用地管控.在各类绿地上建设实施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 是实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手段,2.1。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中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明确部署 要求,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 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绿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改变城市建设中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的状况.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需要协同城市自然水系,水体,实现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维护城乡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提供户外游憩服务和彰显城市景观风貌等作用,为此 对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和建设提出三个方面的底线控制要求,一是尽可能依托现有自然条件 蓝绿统筹.保护现状地形地貌、河湖水系 动植物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绿色生态空间要素、二是合理布局组团隔离绿带。控制城市无序蔓延,更有效地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设置城市通风廊道.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城区内外空气循环和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提升城区舒适度.三是构建公园体系、公园作为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为居民提供游憩和休闲服务,是城市居民利用率最高的公共服务设施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公园的层级、类型、特色和品质。构建类型丰富,特色突出的公园体系、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城市宜居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公园与绿道以及滨水开放空间的有机衔接,有利于居民的出行和使用。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规定,城市绿化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同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用地面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城 2016、235号,中.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人均建设用地小于105,0m2 人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8、0m2、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05,0m2.人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9,0m2、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提出人均公园绿地12m2 人应该是今后城市努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为了维护好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控制的底线为8 0m2.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采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16,235号.中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大于80 的指标要求,为保障.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大于80、的指标,绿地系统规划要进一步优化公园绿地科学布局。保障居民便捷可达公园绿地,避免大型公园绿地全部布局于城市外围,满足市民对生态产品的综合服务需求、提升公园绿地的整体服务水平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按下式计算,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2、1.4、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确保公园服务均衡合理,本规范对人均综合公园和人均社区公园指标进行分级控制、根据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 2019 人均综合公园面积和人均社区公园面积均不低于3.0m2 人、对于社区公园,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 2018提出新建各级生活圈的居住区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园 其中十五分钟生活圈的人均公园不低于2,0m2。人,十分钟生活圈的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0m2。人,相加共3 0m2、人.2,1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建城,2013,73号,明确提出,各地要在编制或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 本着,生态。便民 求实、发展。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构建数量达标 分布均衡、功能完备.品质优良的公园体系、为高效发挥土地效能、从绿色低碳和资源节约的理念出发。城市公园建设在均衡布局的基础上、强调结合居民使用规律分级分类配置,满足不同类型功能需求 构建城市公园体系.根据公园性质不同,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和郊野型公园、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承担城市居民日常基本休闲功能,按照服务半径分级均衡配置,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面向城市和区域服务,不参与分级规划控制.为进一步增加城市公园的供给、要充分利用生态保育区域与生态修复后的区域建设郊野型公园,纳入城市公园体系 建设植物园、动物园是加强物种保护 培育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中提出 要注重和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移地保护,加快动物园,植物园等建设,充分发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发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普教育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16,235号。中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把植物园建设纳入考核范围 要求地级市至少有一个面积40hm2以上的植物园。地级以下城市至少在城市综合公园中建有树木,花卉、专类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城.2017 116号 提出要加强城市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及植物科普,体育健身等各类专类公园建设。因此,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科普。推进、健康中国。精神理念的落实.并丰富公园类型.本条提出合理配置植物园.动物园和体育健身公园等专类公园。2.1 6。按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绿道可分为城镇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两类、城镇型绿道位于城镇建成区范围内。依托道路、水系沿线等绿色空间,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供人们休闲.游憩.健身,出行。郊野型绿道位于城镇建成区范围外 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乡村等。供人们休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徙等,绿道要与公交 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相衔接、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服务.丰富城市绿色出行方式。因此 绿道串联城乡绿色开敞空间。包括城市外围的农田林网.山体,水体等自然要素。形成城乡绿道网络体系,有助于方便游人使用.同时与城市公园体系相结合、更有效地发挥绿道作用,完善城乡游憩功能。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