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水解酸化反应器6 2,1,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在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水处理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水解酸化可以改变某些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化学结构、提高其可降解性、并具有一定的脱毒作用。因而主要用于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水的预处理。便于后续的好氧处理,目前实际工程有上流式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器和采用机械搅拌的接触式水解酸化反应器,无论何种类型 水解酸化反应器通常都是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来实现污水的水解酸化过程.停留时间过短、水解酸化不完全、不能起到应有水解酸化作用。停留时间过长,部分有机物会在反应器内部发生甲烷化、故水力停留时间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水质运行资料确定、根据有关研究 水解酸化的速率和酸化终点产物主要取决于有机物性质,微生物种群和环境条件 如pH值,水力停留时间、不同的有机物水解速率不同,对于同类有机物,分子量越大 水解越困难、就分子结构来说,直链比支链易于水解 支链比环状易于水解 单环化合物比杂环或多环化合物易于水解 无资料时。宜根据污水中有机物性质选取停留时间6h.12h。6 2,2.本条是对上流式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器设计的规定,1.反应器的有效高度、即水深,可按上升流速和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宜为4m,6m,2。随着反应器的运行,污泥将增殖 使反应器污泥层升高。当污泥层超过一定高度时,污泥将随出水一起冲出反应器,故反应器应维持污泥层上部一定清水区.以保证泥水分离的效果。3。反应器是依靠上升流速使污泥悬浮.达到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的、上升流速较低时.混合效果较差.可采用回流或脉冲间歇进水,对上升流速作出规定,主要是从经济合理性、布水均匀性 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防止污泥流失的角度考虑的,4,配水系统是保证污水与污泥均匀,充分接触.克服死区,保证反应器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故作此规定 5、反应器的出水堰宜采用三角堰 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6,上流式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器中上部的污泥较下部污泥的沉降性能差。污泥活性较低、为保持水解酸化微生物的活性,维持池内微生物浓度在一合适水平.宜在反应器污泥区中上部设剩余污泥排出点 池底设排渣设施,排出沉积在池底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物颗粒.单点排泥渣容易造成短流。无法排出污泥、故宜采用多点排泥,排渣 6.2,3 接触式水解酸化反应器是泥水完全混合型反应器.污水与污泥的混合靠安装在池内的搅拌装置完成、泥水分离需设沉淀池、并将沉淀的污泥回流到反应器内、系统的设计类似好氧生物处理的活性污泥法 接触式水解酸化反应器更适合于处理含悬浮物较高的污水。而上流式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器则较适用于悬浮物相对较低的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