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5 城市轨道交通4,5 1、城市轨道交通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时、施工和列车运营产生的振动及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应控制在国家现行标准容许的范围内。4.5,2,城市轨道交通的隔振与减振设计应具备下列资料.1。工程概况、2 轨道交通模式,列车车辆的参数。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4,振动环境功能区.振动敏感目标及其使用功能、环境振动或室内二次结构噪声要求。建筑物结构类型及规模 建筑物基础类型,设计速度曲线等。5、振动敏感目标附近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6,排水 预埋过轨管线的位置,类型及方式。杂散电流防护要求.通信.信号等专业的特殊要求,4.5 3。城市轨道交通隔振与减振可采用振源控制、传播路径控制.建筑物振动控制等综合控制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振源控制可采用轨道隔振,重型钢轨和无缝线路。阻尼钢轨。钢轨调谐质量阻尼器。减振接头夹板,减轻车辆的簧下质量 优化车辆的悬挂系统、平面小半径曲线处采用轮轨润滑装置。轨道不平顺管理、定期进行车轮镟修或钢轨打磨等措施.2.传播路径控制可采用屏障隔振,地下线可采用超重型隧道,地面线可采用桩板结构、高架线可采用桥梁隔振支座 桥梁梁体安装调谐质量减振器等措施,3.建筑物振动控制可采用基础隔振,房中房隔振、浮筑楼板隔振等措施、4、5 4、轨道隔振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道隔振不应降低轨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列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的有关规定.2 轨道隔振应保证轨道具有快速可维修性和可更换性的要求.3.新型隔振轨道结构和产品设计时 应进行列车、轨道,支承结构耦合动力学计算 轨道结构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应进行足尺模型试验验证,4。采用新型隔振轨道结构、产品时或特殊工况使用时.应在实际工程中铺设试验段、并应测试评价列车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以及减振效果、5,每种隔振轨道的标准有效长度不宜小于最大列车编组长度.6.隔振轨道的标准有效长度应至少在振动敏感目标两端各延长20m 7,不同类型的隔振轨道之间,隔振轨道与非隔振轨道之间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应根据轨道综合刚度差确定,且不宜小于车辆定距,8,除了减小车内噪声或道床的辐射噪声外,不宜组合使用两种及以上轨道隔振措施,9,轨道隔振元件应满足抗疲劳。耐候性和耐久性要求.在设计文件中应给出隔振元件的设计使用寿命.4.5.5,轨道隔振可采用扣件隔振、轨枕隔振 道床隔振等措施、隔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扣件隔振可采用高弹性扣件、隔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扣件零部件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扣件产品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和设计要求、2,无砟轨道的隔振扣件的节点竖向静刚度设计值宜为5kN,mm。20kN。mm,容许偏差宜取,20,动静刚度比不应大于1,4,3,在定员荷载列车通过时 隔振扣件单侧钢轨轨顶最大横向动位移不宜大于2mm、4,隔振扣件疲劳试验的荷载和荷载循环次数宜根据最不利受力工况和使用寿命确定,且荷载循环次数不应少于300万次,2。轨枕隔振可采用弹性短轨枕,弹性长枕,梯形轨枕等、隔振元件材料可采用橡胶,聚氨酯等、隔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振元件的刚度与扣件刚度应合理匹配,2 隔振轨枕的竖向无荷载固有频率宜为25Hz、45Hz。阻尼比不应小于0,05 3,在定员荷载列车通过时 钢轨最大竖向动位移不宜大于4mm,4.隔振元件的竖向静刚度不应偏离设计值的、15,动静刚度比不应大于1,4,5。隔振元件疲劳试验的荷载和荷载循环次数宜根据最不利受力工况和使用寿命确定,且荷载循环次数不应少于300万次。3,无砟轨道道床隔振可采用橡胶或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支承浮置板.钢弹簧支承浮置板等。隔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浮置板应具有足够的截面积或采用高密度混凝土提高其隔振效果,列车编组长度对应的浮置板的质量宜大于板上列车定员荷载质量与3倍板上列车簧下质量之和 浮置板的平均厚度不宜小于300mm,2,钢弹簧支承浮置板的竖向无荷载固有频率宜为6,5Hz,12Hz、橡胶或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支承浮置板的竖向无荷载固有频率宜为12Hz,25Hz。阻尼比不应小于0,05、3 在定员荷载列车通过时,钢轨最大竖向振动位移不宜大于5mm,4。钢弹簧隔振元件的实际竖向静刚度不应偏离设计值的、10 橡胶或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隔振元件的实际竖向静刚度不应偏离设计值的。15。动静刚度比不应大于1,3、5,隔振元件疲劳试验的荷载和荷载循环次数宜根据最不利受力工况和使用寿命确定,且荷载循环次数不应少于500万次,4。有砟轨道道床隔振可采用道砟垫。浮置式道砟槽等。隔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砟垫材料可采用橡胶 聚氨酯等,2,在定员荷载列车通过时、道砟垫最大竖向动位移不宜大于3mm.钢轨最大竖向动位移不宜大于5mm、3 道砟垫的竖向静态道床模量宜为0 01N,mm3,0、02N,mm3.动静刚度比不应大于1,4、4。应通过压实路基或采用混凝土板增大道砟垫的下部基础刚度,5 道砟垫疲劳试验的荷载和荷载循环次数宜根据最不利受力工况和使用寿命确定 且荷载循环次数不应少于1000万次,4.5.6,隔振轨道与减振轨道的减振效果测试和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比测试有、无隔振与减振措施时下部结构的振动值 2.宜选用原位换铺对比测试评价 如图4、5。6。a、所示 列车车辆类型。车辆轴重 簧下质量,列车速度宜相同。3.选用非原位对比测试评价时.如图4,5、6、b 所示.线路应满足经常保养等级的规定,地质条件。车辆类型、车辆轴重.簧下质量。列车速度。直。曲,线 有缝 无缝,线路、钢轨类型,扣件类型。隧道结构和断面 桥梁梁型及结构或路基类型 桥梁支座类型,桥墩基础类型等宜相同 4,当评价环境振动影响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的有关规定、5、当评价隔振轨道及减振轨道产品的减振效果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CJJ.T,191的有关规定 图4、5.6,轨道隔振减振效果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