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巷道交岔点9,1。一般规定9,1.1,本条规定了交岔点设计的总要求,是第1。0.3条规定在巷道交岔点设计中的具体体现,9,1,2。交岔点的巷道断面形状若与所相连接巷道的断面形状不同,则在连接处要用变断面的巷道过渡.使设计和施工复杂化、因此。交岔点的巷道断面形状应与所相连接巷道的断面形状相同 当交岔点相连接巷道采用不同的断面形状时,交岔点的巷道断面形状不可能做到与所相连接巷道的断面形状都相同,此时,只能要求交岔点的巷道断面形状与主巷的断面形状相同,9,1 3、交岔点的结构形式有牛鼻子交岔点和穿尖交岔点两种,本条规定了选择交岔点的结构形式的原则 牛鼻子交岔点的两条巷道在交岔处合并成一个拱形断面、其高度与宽度逐渐变化。断面的承压性能好,适用于各种围岩条件、但交岔点工程量大.施工复杂,穿尖交岔点的两条巷道在交岔处自然相交 工程量小,施工简单。但拱形巷道的穿尖交岔点.交岔处断面的顶部呈,M.形,承压性能差.仅用于围岩条件很好.且分岔巷道断面宽度小的拱形巷道交岔点,因此,拱形断面宜选用牛鼻子交岔点、矩形 梯形断面巷道选用穿尖交岔点,交叉处断面的顶部仍是一条水平直线 断面的承压性能和一般的矩形,梯形断面没有区别,只是为满足运输设备运行的需要,交岔点处巷道的宽度大于两交岔巷道的正常宽度.若选用牛鼻子交岔点 则需要改变断面形状、有时还要改变支护方式 工程量大。施工复杂。随着锚喷技术的发展。采用锚喷支护的矩形断面巷道选用穿尖交岔点日益增多。采用金属支架支护的梯形断面巷道穿尖交岔点也可采用锚杆.锚索加强支护,因此,矩形,梯形断面应选用穿尖交岔点.9。2.交岔点平面设计9,2,1,9。2。2,条文说明如下。1 道岔的分岔线路是曲线轨道.运输设备通过道岔的分岔线路是在曲线轨道上运行,因此.在道岔的分岔线路及与之相连的直线轨道处两侧的人行道和安全间隙.以及双轨的中心距。均应在直线巷道正常值的基础上加宽 条文中规定的加宽值,是根据本规范第4,3.4条的经验加宽值确定的,2、双轨的中心距加宽段与正常段之间需要有一过渡段实现平滑连接,其长度通常为5m.3,为了减少交岔点处巷道断面的变化 双轨巷道交岔点的直线侧的加宽范围宜向交岔点前延伸至双轨中心距变化起点处 9 2。3 9,2,4。考虑到无轨运输运行轨迹相对灵活.为了减少交岔点工程量 减少复杂程度,无轨运输交岔点宜采用自然交岔。因运输车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普及,从管理角度可以做到不在交岔点范围内会车.按照不会车设计交岔点可减少工程量 若计算所需主巷或岔巷宽度小于对应相连巷道时 为了支护的稳定性 主巷或岔巷的断面应与对应相连巷道统一。原则上无轨运输车辆在交岔点内运行时满足相关安全间隙即可。主巷及岔巷需要加宽时 按照需通行的各类车辆的内,外轮曲率半径计算需加大的巷道宽度和长度,各取最大值.满足安全运输要求、9,2。5.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并存的交岔点 一般情况下按轨道运输交岔点进行设计、同时必须满足无轨车辆安全运输要求,校核后需要对主巷及岔巷进行加宽时、按第9,2 4条的规定计算加大巷道宽度及长度 9,3,交岔点柱墙与墙高9。3 1,交岔点岔尖处的围岩在平面上呈尖锐的突出状。岔尖两侧巷道围岩的应力在此处相互叠加 形成集中压力,矿压较其他地点大 当交岔点采用钻爆法掘进时.岔尖处的围岩受两侧巷道爆破的震动破坏.稳定性较其他地点差,因此.岔尖处有时需设置柱墙进行加强支护,本条规定了设置柱墙的原则。采用拱碹支护的牛鼻子交岔点、两侧巷道在岔尖处均需构筑侧墙,清除两侧墙之间残留的岩柱并将两侧墙适当加宽即成为柱墙,因此、规定采用拱碹支护的牛鼻子交岔点、岔尖处应设置柱墙,采用锚喷支护的交岔点和采用金属支架支护的穿尖交岔点,一般采用光面爆破或机械破岩。岔尖处围岩遭受的震动破坏较轻或不遭受震动破坏。围岩为。级、级.或围岩为,级.级但岔尖角较大时可不设置柱墙.但围岩为,级,级且岔尖角不大时。仍需设柱墙加强支护.本条所说的,岔尖角不大、不是一个精确的指标.一般是指岔尖角小于45 级围岩,60,级围岩 在设计时应根据围岩条件进行判断.9.3 2,交岔点柱墙的宽度与长度过小 施工不便.也起不到加强支护的作用,宽度与长度过大、又增加交岔点的掘进与柱墙的构筑工程量 根据煤矿井巷工程多年的实践经验 交岔点柱墙的最小宽度采用500mm,柱墙在两分岔巷道侧的长度不小于2000mm比较合适。9,3.3,与砌体柱墙相比、混凝土柱墙有许多优点,参见本规范第6、2。1条条文说明.因此 规定交岔点柱墙宜采用混凝土浇注 本条关于柱墙基础深度的规定与拱碹基础深度的规定相同,其理由参见本规范第6.1.3条条文说明、9 3。4.牛鼻子交岔点的净断面随宽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为了减小交岔点净断面积增大的幅度。节省工程量。交岔点的墙高应随宽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墙高的最大降低值小于200mm时、节省工程量的效果不太显著、为简化设计与施工、可不降低墙高,墙高的最大降低值大于500mm时,交岔点最大断面衔接处的拱脚部位将出现较大的错茬。影响管线敷设和行人,因此,交岔点墙高的最大降低值不应大于500mm,而且墙高降低后的净断面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相关规定.9.4、交岔点支护9、4,1 9,4 2.由于巷道断面大。而且分岔巷道矿压互相叠加、交岔点的矿压较大,应加强支护,第9、4。1条,第9.4。2条规定了交岔点加强支护的具体要求、第9 4,1条第2款所说的、必要时、一般是指最大断面跨度大或围岩条件差,最大断面处.指的是最大断面附近一定范围,包括最大断面与两分岔巷道之间的三角区域、其他加强支护的措施。包括增加锚索,钢梁 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等措施,9。4。3.采用金属支架支护的交岔点。岔巷的开口处无法架设棚腿或立柱、因此、必须设置过梁承受支架顶梁的压力、并将其传递到安设在岔巷开口处两侧的过梁立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