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填埋场封场13,2,1,堆体整形设计应满足封场覆盖层的铺设和封场后生态恢复与土地利用的要求、13,2。2。堆体整形顶面坡度不宜小于5。边坡大于10.时宜采用多级台阶。台阶间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13,2,3.填埋场封场覆盖结构 图13,2,3 各层应由下至上依次为 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与植被层,填埋场封场覆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气层、堆体顶面宜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不宜小于30cm,边坡宜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厚度不应小于5mm.2.排水层。堆体顶面宜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不宜小于30cm,边坡宜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厚度不应小于5mm,也可采用加筋土工网垫,规格不宜小于600g,m2,3、植被层、应采用自然土加表层营养土,厚度应根据种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厚度不宜小于50cm。其中营养土厚度不宜小于15cm,4,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土工膜。厚度不应小于1mm,膜上应敷设非织造土工布,规格不宜小于300g,m2,膜下应敷设保护层 2、采用黏土,黏土层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厚度不应小于30cm。图13 2 3,黏土覆盖系统示意图1,垃圾层、2 排气层,3。防渗层。4 排水层,5 植被层13、2.4,填埋场封场覆盖后。应及时采用植被逐步实施生态恢复、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13、2,5,填埋场封场后应继续进行填埋气体导排.渗沥液导排和处理 环境与安全监测等运行管理 直至填埋体达到稳定,13。2.6 填埋场封场后宜进行水土保持的相关维护工作。13 2.7,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利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9的规定,2 填埋场土地利用前应作出场地稳定化鉴定,土地利用论证及有关部门审定,3 未经环境卫生。岩土。环保专业技术鉴定前,填埋场地严禁作为永久性封闭式建,构,筑物用地,13。2 8、老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3 2 1条。第13,2,7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气体导排设施的或导排设施失效存在安全隐患的。应采用钻孔法设置或完善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已覆盖土层的垃圾堆体可采用开挖网状排气盲沟的方式形成排气层,2。无渗沥液导排设施或导排设施失效的。应设置或完善渗沥液导排系统.3,渗沥液 填埋气体发生地下横向迁移的,应设置垂直防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