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铁合金5,10。1,原料处理,冶炼及装卸输送等所有产生粉尘部位均要配备除尘及回收处理装置。各类铁合金电炉.高炉、转炉、精炼炉.摇炉及金属热法熔炼炉等要配备干法袋式净化收尘装置。湿法净化除尘过程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进入闭路循环利用,5,10.2、原料贮料场要采用防止扬尘产生的措施.进厂的各种主料除硅石露天堆场外 锰矿 铬矿 红土镍矿及碳质还原剂等散状物料要采用封闭式贮料工艺.采用防风.防雨,防渗及抑尘等污染防治措施、这不仅可以减少贮存。加工及倒运过程的物料损耗 而且也能有效地防止粉尘污染,5。10、3.因铁合金生产过程中的锰矿.铬矿。红土镍矿等粉矿的烧结,球团,造块,生产工艺和铁矿烧结、球团生产工艺类似、因此该设施的环境保护参照本规范第5、4节中有关技术内容及要求相应设置,5,10,4,难以实施全封闭式电炉生产的75。硅铁,FeSi75,硅钙合金等应该采用矮烟罩半封闭式电炉装置 既可以满足冶炼时的工艺需要.又能有效地解决烟气净化和余热回收利用、采用半封闭式的电炉烟气量约为全封闭式电炉的20倍,烟气应采用干式布袋净化除尘.5,10、5。适宜实施全封闭式电炉生产的高碳锰铁 锰硅合金 高碳铬铁及镍铁等要采用先进实用的全封闭式电炉装置、并配置干式煤气净化回收系统,为安全生产及减少煤气放散.要设置一定容积的煤气柜,电炉煤气的一氧化碳含量一般为60,80、热值为8300kJ,Nm3、110000kJ。Nm3。吨铁产生量,如锰硅合金约为1000Nm3 t。高碳铬铁约为800Nm3,t、目前回收的煤气主要用作燃料 可供锅炉、焙烧窑,干燥窑及烘烤使用.除生产自用外 富余煤气可利用发电。全封闭电炉在工艺操作顺行的条件下。要严格控制炉盖内为微正压状态,以防止空气渗入炉内.对净化后的炉气。应设气体自动分析仪,监测其氧气和氢气的含量.煤气净化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湿法是沿用的传统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快速洗涤易于熄火,很短时间使高温煤气降至饱和温度 消除爆炸因素 可实现安全操作,常用的洗涤净化设备有蒂森洗涤机和文丘里洗涤器等,先进的干法净化工艺可免除二次污染及污水处理的麻烦。可以优先选用,新建和技术改造的全封闭式电炉大都采用干法净化除尘装置。5.10,6、精炼锰铁,精炼铬铁生产可以采用半封闭式或带盖式电炉装置.并要设置烟气捕集系统及干法烟气净化除尘设施,为节能减排,在采用热装热兑操作工艺时要配置摇炉烟气净化装置、原料焙烧窑炉,如回转窑。多层机械焙烧炉。沸腾焙烧炉等。不仅烟气量大.而且含尘量也比较高。因此必须重视提高窑炉烟气的捕集率。采用密闭或半密闭抽风罩以彻底消除含尘烟气的无组织排放、5 10、7,洗硅石对用水水质要求不高。可以不使用新水 洗硅石废水除含有悬浮物外 基本上不增加其他有害物质,应通过沉淀或过滤装置处理后循环使用,5 10.8、5,10,9,全封闭电炉烟气净化采用湿法工艺时,浊环自成系统且煤气洗涤水的循环利用率不应小于95,洗涤水的泥浆经浓缩。脱水后产生的泥饼可以作为冶炼原料回收利用、对含有害成分的污泥。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5085.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有关规定 加以鉴别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和防止环境二次污染的措施 5,10,10。电解金属锰生产中产生的含铬废水 通常采用硫代硫酸钠法、硫酸亚铁法和活性炭处理法进行处理,不管选用哪种方法均应自成循环利用系统.铬属于一类污染物。含铬废液,废水不得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含铬废水处理应该自成系统 处理工艺可采用药剂还原法或离子交换法。含钒废水处理要自成系统。不能与其他废水混合.处理工艺可以采用铁钡盐法和铁屑还原中和法 5.10,11,锰铁高炉煤气洗涤含氰废水处理要自成系统。其处理工艺可以采用氰化钠法回收、但是循环水要采取一定的水质稳定技术措施,以防止管路结垢、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循环使用,不得外排,5 10、12,高碳锰铁 锰硅合金 中低碳锰铁,高碳铬铁,低微碳铬铁及镍铁等铁合金炉渣可以采用水淬粒化或热泼法处理,以备回收后资源化综合利用。当采用水淬粒化处理炉渣时,其冲渣水自成闭路浊环系统 并考虑水蒸发及水渣运出带水等应适时补充新水或串级用水 锰铁高炉冲渣水的处理普遍采用过滤法进行固液分离 渣滤池可以采用底滤或侧滤 冲渣水经过滤后 再用泵送至高位水池循环使用、冲渣水pH值一般在9、10范围内波动,处理后水中悬浮物不高 对水冲渣没有影响、因此。高炉冲渣水只要解决好悬浮物问题,就完全可以循环使用.锰铁高炉炉渣水淬后可以作为水泥的掺合料.5,10。14、金属铬浸出渣.五氧化二钒浸出渣等有毒废渣属于危险废物,要按照国家。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进行处置。金属铬浸出渣可配制炉料经过烧结在高炉内炼制含铬生铁 也可与磷灰石。焦炭配料生产钙镁磷肥或作烧结熔剂 五氧化二钒浸出渣可与焦粉粘结剂配料,生产含钒生铁等 5.10,15,对铁合金厂噪声源的治理应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控制声源 如选择低噪声设备 设置减振器,安装消声器等、二是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如设置吸声材料、隔声屏。隔声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