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5,横风向和扭转风振8 5。1,判断高层建筑是否需要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这一问题比较复杂,一般要考虑建筑的高度、高宽比 结构自振频率及阻尼比等多种因素。并要借鉴工程经验及有关资料来判断,一般而言 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高宽比大于5的高层建筑可出现较为明显的横风向风振效应 并且效应随着建筑高度或建筑高宽比增加而增加。细长圆形截面构筑物一般指高度超过30m且高宽比大于4的构筑物.8,5,2,8 5 3,当建筑物受到风力作用时,不但顺风向可能发生风振、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横风向的风振。导致建筑横风向风振的主要激励有,尾流激励、旋涡脱落激励,横风向紊流激励以及气动弹性激励,建筑振动和风之间的耦合效应 其激励特性远比顺风向要复杂、对于圆截面柱体结构,若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相近、可能出现共振,大量试验表明、旋涡脱落频率fs与平均风速v成正比,与截面的直径D成反比 这些变量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其中,St是斯脱罗哈数,其值仅决定于结构断面形状和雷诺数,雷诺数,可用近似公式Re 69000vD计算,其中、分母中v为空气运动黏性系数、约为1、45,10,5m2。s。分子中v是平均风速.D是圆柱结构的直径、将影响圆截面柱体结构的横风向风力和振动响应、当风速较低,即Re、3,105时。St。0,2,一旦fs与结构频率相等。即发生亚临界的微风共振,当风速增大而处于超临界范围、即3,105。Re。3,5,106时、旋涡脱落没有明显的周期、结构的横向振动也呈随机性.当风更大,Re,3,5.106.即进入跨临界范围,重新出现规则的周期性旋涡脱落 一旦与结构自振频率接近.结构将发生强风共振、一般情况下.当风速在亚临界或超临界范围内时、只要采取适当构造措施,结构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发生亚临界微风共振或超临界随机振动。结构的正常使用可能受到影响,但不至于造成结构破坏,当风速进入跨临界范围内时,结构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振动,甚至于破坏、国内外都曾发生过很多这类损坏和破坏的事例,对此必须引起注意.规范附录H.1给出了发生跨临界强风共振时的圆形截面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公式。H,1 1,1,中的计算系数λj是对j振型情况下考虑与共振区分布有关的折算系数。此外 应注意公式中的临界风速vcr与结构自振周期有关.也即对同一结构不同振型的强风共振.vcr是不同的、附录H.2的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是依据大量典型建筑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给出的,这些典型建筑的截面为均匀矩形。高宽比 H,和截面深宽比,D。B.分别为4、8和0 5.2 试验结果的适用折算风速范围为vHTL1,10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建筑截面深宽比大于2时。分离气流将在侧面发生再附,横风向风力的基本特征变化较大,当设计折算风速大于10或高宽比大于8、可能发生不利并且难以准确估算的气动弹性现象 不宜采用附录H。2计算方法.建议进行专门的风洞试验研究、高宽比H,在4。8之间以及截面深宽比D,B在0,5.2之间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的横风向广义力功率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到,式中.fp、横风向风力谱的谱峰频率系数,NR.地面粗糙度类别的序号 对应A.B C和D类地貌分别取1、2,3和4 Sp 横风向风力谱的谱峰系数.βk、横风向风力谱的带宽系数 γ、横风向风力谱的偏态系数.图H。2,4给出的是将H 6,0代入该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供设计人员手算时用 此时、因取高宽比为固定值 忽略了其影响.对大多数矩形截面高层建筑.计算误差是可以接受的 本次修订在附录J中增加了横风向风振加速度计算的内容.横风向风振加速度计算的依据和方法与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相似 也是基于大量的风洞试验结果.大量风洞试验结果表明.高层建筑横风向风力以旋涡脱落激励为主、相对于顺风向风力谱、横风向风力谱的峰值比较突出.谱峰的宽度较小。根据横风向风力谱的特点。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可只考虑共振分量的贡献,由此推导可得到本规范附录J横风向加速度计算公式,J,2。1.8。5。4、8,5,5.扭转风荷载是由于建筑各个立面风压的非对称作用产生的,受截面形状和湍流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判断高层建筑是否需要考虑扭转风振的影响,主要考虑建筑的高度,高宽比,深宽比,结构自振频率 结构刚度与质量的偏心等因素.建筑高度超过150m 同时满足的高层建筑。TT1为第1阶扭转周期 s,扭转风振效应明显.宜考虑扭转风振的影响。截面尺寸和质量沿高度基本相同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当其刚度或质量的偏心率.偏心距。回转半径。不大于0 2。且同时满足D、B在1.5,5范围 可按附录H 3计算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当偏心率大于0。2时、高层建筑的弯扭耦合风振效应显著、结构风振响应规律非常复杂.不能直接采用附录H,3给出的方法计算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大量风洞试验结果表明,风致扭矩与横风向风力具有较强相关性,当两者的耦合作用易发生不稳定的气动弹性现象,对于符合上述情况的高层建筑,建议在风洞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研究。8,5.6、高层建筑结构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其顺风向风荷载。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一般是同时存在的。但三种风荷载的最大值并不一定同时出现,因此在设计中应当按表8.5、6考虑三种风荷载的组合工况 表8、5.6主要参考日本规范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经验给出,一般情况下顺风向风振响应与横风向风振响应的相关性较小.对于顺风向风荷载为主的情况.横风向风荷载不参与组合。对于横风向风荷载为主的情况 顺风向风荷载仅静力部分参与组合.简化为在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前乘以0、6的折减系数,虽然扭转风振与顺风向及横风向风振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在目前研究尚不成熟情况下、暂不考虑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与另外两个方向的风荷载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