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技术措施8.2,1 8,2,4 建筑的总平面布置、朝向 体型,建筑平面的布局。门窗洞口的设置等都是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在设计中应予以考虑。对于条形建筑 朝向与夏季或过渡季节主导风向一致最有利于自然通风 对于点式建筑,室外风能通过建筑的两个面进入室内时可以避免部分房间成为通风死角、建筑进深对自然通风效果影响显著.建筑进深越小越有利于自然通风,对于居住建筑 卧室的合理进深为4 5m左右,不超过12m的户型进深对功能布置是合适的,同时也有利于自然通风,对于公共建筑,由于功能的要求,进深往往都比较大、但对于大多数建筑而言,设计按40m来控制建筑进深是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平面功能的,另外 经过对多个项目的模拟分析 不超过40m的建筑进深可以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由于平面功能的需要,大型商场,高层建筑的裙房往往建筑进深都很大 有的甚至接近100m,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风压是难以获得好的自然通风效果的,利用风压自然通风,就得设置竖向风道.而中庭,天井不仅是丰富室内空间。改善室内环境的设施,而且也正是良好的自然通风竖向风道。在设计中庭、天井时.除了考虑平面和空间的功能关系外,还应考虑改善自然通风效果,通风开口包括可开启的外窗和玻璃幕墙。外门,外围护结构上的洞口。通风开口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自然通风。但不一定有利于建筑节能。建筑进深和室内空间布置、应有利于减小自然通风的阻力,进风开口和出风开口不应在同一朝向,应利于组织穿堂风,避免、口袋屋 式的平面布局、厨房,卫生间.文印室等是有害气体和异味的产生源 流经这些房间的空气应尽快排至室外。避免进入其他空间、自然通风的作用压力在很多时候是比较小的.在自然通风设计时应尽量减小进排风口和通风路径的阻力、阻力是随着流经风速增大而增大的 而流经风速与通风量和风口.路径的面积有关、可根据以下公式来确定进风口的最小面积,式中。Q、自然通风从室内带走热量、W.c,空气的比热容。取1030J,kg.K,ρ.空气的密度。取1、3kg、m3。L。通风量。m3、h.t,空气通过室内吸收热量所引起的温升 考虑到当室外温度为25.时,通过自然通风使室内温度不超过27 是可以接受的、t取值2、0K,其中 Q可以按照公式 11 用室内发热量指标来估算。式中。q、室内单位面积发热量.包括人体显热、照明发热和设备发热,W.m2.A,通风空间的面积,m2、通风量L可按式,12。来计算.式中。v。进风口处的风速 m。s 为了控制进风口的阻力.取值1,0m,s,F,进风口面积 m2 将公式、11 和公式 12 带入公式。10。并整理,可得到以下结果.只要控制排风口,通风路径的面积不小于进风口面积。就可以将对应于所需最小风量的通风风速,即通风阻力,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以确保通风效果 8.2.5.在相隔180,的两个朝向设置可开启外窗.可在建筑内形成穿堂风 有效改善自然通风效果。条式建筑的大部分房间都可以做到这一点、而点式建筑难以做到这一点、现在的高层中,由于必不可少的电梯、疏散楼梯间 使得部分房间只能在一个朝向上设置可开启外窗,只能依靠单侧进行自然通风。对于单侧通风.由于不能形成穿堂风,通风窗设在迎风面 增加可开启窗扇的高度都是改善通风效果的必要措施.另外、近来研究表明、建筑迎风面体型凹凸变化对单侧通风的效果有影响.凹口较深及内折的平面形式更有利于单侧通风、立面上的建筑构件可以增强建筑体型的凹凸变化.从而促进自然通风。设置凹阳台可增强自然通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