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围护结构保温设计5。1.墙。体5,1。1.墙体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tw应符合表5.1.1的规定、表5.1、1.墙体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温差的限值,注。tw,ti,θi w.5,1.2、未考虑密度和温差修正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θi。w,墙体内表面温度 ti。室内计算温度。应按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取值,te 室外计算温度,应按本规范第3.2.2条的规定取值。Ri 内表面换热阻,m2。K.W。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 4节的规定取值.R0,w,墙体传热阻.m2,K,W 5、1 3,不同地区.符合本规范第5、1.1条要求的墙体热阻最小值Rmin、w应按下式计算或按本规范附录D表D,1的规定选用、其中 Rmin.w。满足,tw要求的墙体热阻最小值,m2,K,W Re。外表面换热阻 m2、K,W.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4节的规定取值,5,1。4、不同材料和建筑不同部位的墙体热阻最小值应按下式进行修正计算。其中,Rw,修正后的墙体热阻最小值、m2 K,W,ε1、热阻最小值的密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表5 1。4.1选用,ε2 热阻最小值的温差修正系数 可按本规范表5,1,4、2选用,表5 1 4。1。热阻最小值的密度修正系数ε1。注。ρ为围护结构的密度,表5,1 4。2,热阻最小值的温差修正系数ε25,1,5,提高墙体热阻值可采取下列措施、1,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砌块等主墙体材料组成复合保温墙体构造.2。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新型墙体材料 3。采用带有封闭空气间层的复合墙体构造设计,5,1.6、外墙宜采用热惰性大的材料和构造 提高墙体热稳定性可采取下列措施、1,采用内侧为重质材料的复合保温墙体,2 采用蓄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或相变材料复合在墙体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