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砖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10 2、1、本次修订.对表内数据作了调整,使fvE与σ的函数关系基本不变.10。2,2,砌体结构体系按照构件配筋率大小分为无筋砌体结构体系和配筋砌体结构体系,无筋砌体结构体系中、因为构造原因、有的墙片四周设置了钢筋混凝土约束构件.对于普通砖 多孔砖砌体构件,当构造柱间距大于3、0m时,只考虑周边约束构件对无筋墙体的变形性能提高作用,不考虑其对强度的提高 当在墙段中部基本均匀设置截面不小于240mm 240mm。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 且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时、可考虑构造柱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墙段中部均匀设置构造柱时本条所采用的公式、考虑了砌体受混凝土柱的约束,作用于墙体上的垂直压应力,构造柱混凝土和纵向钢筋参与受力等影响因素、较为全面 公式形式合理、概念清楚,10,2,3,作用于墙顶的轴向集中压力。其影响范围在下部墙体逐渐向两边扩散、考虑影响范围内构造柱的作用。进行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组合墙的截面抗震受压承载力验算时,可计入墙顶轴向集中压力影响范围内构造柱的提高作用.构造措施10 2、4。对于抗震规范没有涵盖的层数较少的部分房屋。建议在外墙四角等关键部位适当设置构造柱、对6度时三层及以下房屋、建议楼梯间墙体也应设置构造柱以加强其抗倒塌能力、当砌体房屋有错层部位时,宜对错层部位墙体采取增加构造柱等加强措施 本条适用于错层部位所在平面位置可能在地震作用下对错层部位及其附近结构构件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甚至影响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砌体房屋,必要时尚应对结构其他相关部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强.对于局部楼板板块略降标高处,不必按本条采取加强措施。错层部位两侧楼板板顶高差大于1.4层高时。应按规定设置防震缝 10,2.6。根据抗震规范相关规定。提出约束普通砖墙构造要求 10。2.7。当采用硬架支模连接时、预制楼板的搁置长度可以小于条文中的规定。硬架支模的施上方法是,先架设梁或圈梁的模板,再将预制楼板支承在具有一定刚度的硬支架上,然后浇筑梁或圈梁,现浇叠合层等的混凝土、采用预制楼板时,预制板端支座位置的圈梁顶应尽可能设在板顶的同一标高或采用L形圈梁。便于预制楼板端头钢筋伸入圈梁内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可在预制板顶面上放置间距不少于300mm 直径不少于6mm的短钢筋,短钢筋一端钩在靠外墙预制板的内侧纵向板间缝隙内,另一端锚固在墙或圈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