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 房屋的静力计算规定、取消上刚下柔多层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及原附录的计算方法,这是考虑到这种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刚度突变、在构造处理不当或偶发事件中存在着整体失效的可能性。况且通过适当的结构布置 如增加横墙、可成为符合刚性方案的结构。既经济又安全的砌体结构静力方案,4.2,5 第3款,计算表明 因屋盖梁下砌体承受的荷载一般较楼盖梁小,承载力裕度较大。当采用楼盖梁的支承长度后。对其承载力影响很小,这样做以简化设计计算,板下砌体的受压和梁下砌体受压是不同的 板下是大面积接触,且板的刚度要比梁的小得多,而所受荷载也要小得多 故板下砌体应力分布要平缓得多。根据,国际标准,ISO.9652,1规定。楼面活荷载不大于5kN、m2计时,偏心距e、0。05.l1。l2,h。3,式中l1.l2分别为墙两侧板的跨度,h墙厚、当墙厚小于200mm时.该偏心距应乘以折减系数h。200.当双向板跨比达到1。2时 板的跨度可取短边长的2。3、考虑到我国砌体房屋多年的工程经验和梁传荷载下支承压力方法的一致性原则,则取0、4a是安全的也是对规范的补充。第4款。即对于梁跨度大于9m的墙承重的多层房屋。应考虑梁端约束弯矩影响的计算。试验表明上部荷载对梁端的约束随局压应力的增大呈下降趋势 在砌体局压临破坏时约束基本消失、但在使用阶段对于跨度比较大的梁 其约束弯矩对墙体受力影响应予考虑,根据三维有限元分析,a,h,0。75,l,5,4m、上部荷载σ0、fm、0.1。0,2,0.3,0。4时.梁端约束弯矩与按框架分析的梁端弯矩的比值分别为0 28。0 377.0 449、0。511,为了设计方便,将其替换为梁端约束弯矩与梁固端弯矩的比值K 分别为8,3,12、2.16。6。21、4,为此拟合成公式4、2,5予以反映.本方法也适用于上下墙厚不同的情况 4。2,6。根据表4,2,6所列条件、墙厚240mm、验算表明。由风荷载引起的应力仅占竖向荷载的5.以下。可不考虑风荷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