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绿地。广场调蓄工程4、3 1,绿地,广场调蓄工程应根据场地条件和调蓄目的等因素。选择单一形式或组合形式。4,3.2,调蓄设施宜结合城镇道路,广场,停车场和滨河空间等周边绿地空间建设。4,3、3,不同类型绿地.广场调蓄工程的调蓄量应按本规范第3.1节的规定确定 当调蓄设施具备多种功能时、总调蓄量应为按各功能计算的调蓄量之中的最大值 调蓄深度和平面面积等参数应根据设施类型和场地条件确定,4、3,4、生物滞留设施可设置于停车场 街心花园。道路两侧或小区绿地等位置,4、3、5。生物滞留设施宜在土基上铺设。自上而下宜设置蓄水层 覆盖层 种植层.透水土工布和砾石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蓄水层深度应根据生物滞留设施的型式 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宜为0 300mm 并应设100mm的超高,2,覆盖层厚度宜为50mm,有蓄水层时宜采用陶粒 钢渣等材料,无蓄水层时 宜采用松树皮等材料。3、种植层介质类型和深度应满足雨水净化的要求、并应符合植物种植要求.4。种植层底部宜设置不小于200g,m2的长丝透水土工布。5,砾石层厚度宜为250mm,300mm、可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00mm,150mm的穿孔排水管,4,3 6、生物滞留设施的表面积应按下式计算、式中。Af。生物滞留设施表面积,m2,V 调蓄容积。m3 按本规范公式、3、1。5 计算 fm、土壤入渗率、mm、h dbc 生物滞留设施种植层和砾石层的总厚度。mm。nr 植被及种植层和砾石层平均孔隙率 dp.生物滞留设施表面蓄水层厚度 mm.nz.植物横截面积占蓄水层表面积的百分比.4,3。7.浅层调蓄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采用管道或箱涵拼装而成 2,宜设置进水井.进出水管、排泥检查井。溢流口、取水口和单向截止阀等设施.3,宜具有排泥的功能 4 具有渗透功能的调蓄池四周宜采用粒径20mm,50mm级配碎石包裹 调蓄池上,下碎石层厚度均应大于150mm.5。两组调蓄池间距不应小于800mm。6,底部设置穿孔管排水时 宜选择不小于200g,m2长丝土工布包裹.4、3、8 用于排涝除险调蓄的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凹深度应根据设计调蓄容量.绿地面积、植物耐淹性能。土壤渗透性能和地下水位等合理确定 宜为100mm.250mm,2。宜设置多个雨水进水口.进水口处标高宜高于汇水地面标高50mm 100mm 并宜设置拦污设施和消能设施,3 调蓄雨水的排空时间不应大于绿地中植被的耐淹时间.4,应在绿地低洼处设置出流口并与下游排水通道相连。4。3。9,下沉式广场调蓄设施的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要功能宜为削减峰值流量 2,应设置专用雨水出入口,入口处标高宜高于汇水地面标高50mm,100mm。且应设置拦污设施,出水可设计为多级出水口形式、3 排空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4。9条的规定、宜为降雨停止后2h内排空。4 应设置清淤装置和检修通道,5、应设置疏散通道和警示牌、并应设置预警预报系统,4。3,10.利用城镇公园等开放空间建设的多功能调蓄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结合排水系统,城镇景观,竖向规划和公园本身的建设进行设计,利用公园内绿地和水体等发挥调蓄功能。2。公园内发挥调蓄功能的区域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