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黄石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第33条,用地发展方向。规划选取环境容量,用地条件,城市形态 交通组织、市政设施,建设现状、区划调整难易等多项因素对城市空间扩展用地方向进行比较.确定黄石城区空间拓展主导方向为沿武九铁路和106,316.国道轴线向南发展、第34条.城区空间结构,根据黄石市自然环境特点。黄石城区采用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以环绕磁湖的由团城山、胜阳港。花湖、陈家湾片区组成的主城为核心,以罗桥新城为建设重点、东西向布置铁山。下陆.西塞.河口等相对独立的组团.形成、双城四组团。结构形态 构筑由主城 新城,外围组团和江湖山脉。生态绿地相互交融的具有独特自然山水景观特征的城市空间格局,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快速干道串联、形成多核。分散,开敞的大城市发展框架,第35条,发展时序.通过对城区发展用地综合分析 确定黄石城区用地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团城山。花湖片区,重点发展罗桥新城、引导发展下陆组团 更新改造胜阳港片区.适当发展铁山,西塞。河口组团.限制发展陈家湾片区、严格控制磁湖水体及黄荆山 马鞍山,大众山,东方山 长乐山等自然山体开敞空间生态绿地。第36条、用地布局原则.1,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自然山水园林城市风貌.2、充实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主城服务职能 调整主城用地布局。进行用地功能的合理置换.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和环境需要,3,根据黄石市产业结构特点 交通组织方式和环境容量、明确各组团职能分工,形成主城综合服务功能强大、居住环境良好。外围组团工业生产有序。内外交通联系便捷,生态环境良好的中心组团式结构 4。结合黄石市山水相间的自然环境特点、构筑由山脉.湖泊,农田组成的城市生态绿地体系。穿插于城市空间内部、成为各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带。使城市空间与生态绿地空间相互交融的布局形态.5。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提高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保证城市社会治安的需求,第37条.功能分区.黄石城区由主城 新城。外围组团三部分组成,1。主城 环磁湖片区 团城山片区,全市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园区,胜阳港片区 传统商业商贸中心,城市水路客运中心,花湖片区 含黄石港,城市对外公路客运中心、轻纺工业区。物资流通中心,陈家湾片区、城市限制发展区 关停采矿点及搬迁建材工业,保留机械工业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低强度居住区、2,罗桥新城、城市综合新区.城市远期重点发展地区 铁路客运中心、3。外围组团 西塞组团。含黄思湾,冶金.能源工业基地.下陆组团,冶金 机械工业区。铁山组团,采掘、加工工业区。铁路货运中心。河口组团 含棋盘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