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后,浇 带、一般规定5.2、1,后浇带是在地下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所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虽然先后浇筑混凝土的接缝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大致相同 但后浇带位置与结构形式,地质情况 荷载差异等有很大关系,故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留设,5,2 2.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一般在龄期为6周后才能基本稳定,在条件许可时 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第13,5。9条的要求.对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这里所指按规定时间应通过地基变形计算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并在地基变形基本稳定情况下才可以确定。高层建筑一般是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其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必要时.还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测定建筑地基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 04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如工程需要适当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设计单位同意、5,2,3、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在有配筋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渗性、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为了使新旧混凝上粘结牢固、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患 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满足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要求。故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和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设。计5。2。4 后浇带部位在结构中实际形成了两条施工缝,对结构在该处的受力有些影响。所以应设在变形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的间距是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总结出来的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底板后浇带的最大间距可延长至60m、超过60m时,可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加强带宽度宜为1。2m、加强带外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15,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带内用限制膨胀率大于0,03 强度等级提高5MPa的膨胀混凝土浇筑,后浇带的宽度主要考虑.一是对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的保护、二是对落入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三是对施工缝处理和埋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故后浇带宽度宜为700,1000mm、5、2 5,本条取消了原规范对钢筋主盘断开的规定 因为这一规定是结构方面的问题。与防水无关、后浇带两侧的留缝形式,根据施工条件可做成平直缝或阶梯缝.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 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当不符合时应采取表面涂缓胀剂的措施,5。2,6,采用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性能指标的确定,一是在不影响抗压强度条件下膨胀率要尽量增大,二是干缩落差要小 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第8,3。1条已明确指出.补偿收缩混凝土收缩受到限制才会产生裂缝.而混凝土膨胀在限制条件下才能产生预压应力、假设预压应力σc为0。2MPa.根据公式σc.μ。Es.ε2.μ、配筋率,Es 钢筋弹性模量.ε2.限制膨胀率.就可以确定ε2值、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附录B的规定,通过计算得出、当σc为0 2.0。7MPa时.其限制膨胀率ε2的最大值为0、05,最小值为0、015、因此。本条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d的限制膨胀率应不小于0.015,由资料表明,美国规定限制膨胀率为0。03.日本规范为0 015。以上,我国大量试验结果,认为限制膨胀率在0 025,0、040、范围内 其补偿效果较好 鉴于测定补偿收缩混凝土干缩率的养护期太长,不利于在工程中应用,故本条不予规定。我国膨胀剂品种有10多种。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膨胀剂 JC。476的规定,膨胀剂最大掺量。替代水泥率、不宜超过12.近年来我国已研制生产低碱掺量的膨胀剂。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时 膨胀剂推荐最低掺量不宜小于6 由于膨胀剂的品种不同、掺量不同,它与水泥 外加剂和掺合料存在适应性问题 同时应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的约束条件,设定限制膨胀剂、进行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掺量,材。料5,2 8、混凝土膨胀剂是指与水泥,水拌合后经水化反应生成钙钒石或氢氧化钙,使混凝土产生膨胀的一种外加剂。膨胀剂种类较多.从国内外应用效果和可靠性来看,以形成钙钒石和氢氧化钙的膨胀剂性能较为稳定。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中把混凝土膨胀剂分为三类。硫铝酸钙类 氧化钙类和复合膨胀剂类.鉴于我国的混凝土中大多掺入粉煤灰 矿渣粉等掺合料。膨胀剂也可视为特殊掺合料,表5,2 8规定的混凝土膨胀剂的物理性能.主要是参考,混凝土膨胀剂、JC。476中的有关物理性能指标,施工现场应抽样复检细度.凝结时间、水中7d限制膨胀率.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项目、施。工5。2,9,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2003中的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中膨胀剂的掺量宜为6 12,混凝土配合比中膨胀剂的掺量多少合适.应根据限制膨胀率的设定值经试验确定.近年来。混凝土除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外.尚有粉煤灰.硅粉等掺合料作为胶凝材料、膨胀剂可和水泥.掺合料共同作为胶凝材料。因此规定膨胀剂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表示,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膨胀剂掺量。替代胶凝材料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水泥和膨胀剂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设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为ms,膨胀剂取代水泥率为K,则膨胀剂用量为.2,以水泥、掺合料膨胀剂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设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为mc 参合料用量为mE,膨胀剂取代胶凝材料率为K,则膨胀剂用量为,5 2,10,为了保证后浇带部位的防水质量、必须保证带内清洁。同时也应对预设的防水设施进行有效保护,否则很难保证防水质量、5,2 11。后浇带的两条接缝实际是两条施工缝 因此缝的处理应符合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规定、5,2.12。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大多用于控制有害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以往绝大多数设计图纸只写混凝土掺入膨胀剂。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而对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造成膨胀剂少掺或误掺、起不到补偿收缩的作用。从而出现有害裂缝.施工单位或混凝土搅拌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抗渗要求的同时。达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控制结构出现裂缝的效果,5.2、13。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以避免出现新的收缩裂缝造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患。如果后浇带施工留设施工缝、就会大大降低后浇带的抗渗性、因此强调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混凝土养护时间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尤为重要.混凝土早期脱水或养护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水分和温度,则抗渗性将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消失 其影响远较强度敏感.因此 当混凝土进入终凝以后即应开始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外露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后浇带混凝土必须充分湿润地养护6周 以避免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接缝更严密 5 2,14.后浇带如在有水情况下施工 很难把缝清理干净、不能保证接缝的防水质量.因此在地下水分较高,需要进行超前止水时、可采用本条所推荐的方法、底板后浇带部位混凝土的局部加厚,主要是用于坑底排水.并使钢筋保护层不受建筑的垃圾影响.当有降水条件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也可局部加厚 此时.可不设外贴式止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