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塑料防水板防水层.一般规定4、5。1.本条明确提出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适用范围,这是根据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如矿山法施工,与所处特定环境需要结合塑料防水板性能提出的、4。5、2、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属外防水结构、铺设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防水板不仅起防水作用。而且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还起到隔离和润滑作用 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因初期支护表面不平而出现开裂,保护和发挥二次衬砌的防水效果、4。5,3,一般情况下。为保护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完整性.防水层铺设宜超前二次衬砌1 2个衬砌循环 即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二次衬砌要提前施做.亦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的条件是 隧道净空变形速度为0,2mm d.设.计4,5、4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由缓冲层与塑料防水板组成 铺设前 必须先铺设缓冲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无钉铺设工艺的实施 另一方面防止防水板被刺穿.4,5,5 全封闭铺设适合于以堵为主的工程 半封闭铺设适合于排堵结合型的工程 局部铺设适合于地下水不发育。且防水要求不高的隧道。水量大,水压高的工程、不宜进行全封闭防水.应采取排堵结合或限量排放的防水形式.材、料4。5,8。本条修改时 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结合地下工程防水的特点和不同材质制作的塑料防水板的要求,依据.高分子防水材料、GB。18173,1的标准规定,提出了塑料防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便于在设计施工中选用.防水板的幅宽应尽量宽些,这样防水板的搭接缝数量就会少些 如1m宽的防水板的搭接缝数量是4m宽板的4倍,而搭接缝又是防水板防水的薄弱环节.但防水板的幅宽又不能过宽。否则防水板的重量变大 会造成铺设困难 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来看 防水板的幅宽以2.4m为宜 防水板的厚度与板的重量 造价.防水性能有关,板过厚则较重,于铺设不利,且造价较高,但过薄又不易保证防水施工质量,根据我国目前的使用情况、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应用时,塑料防水板的厚度不得小于1 2mm,防水板铺设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 在二次衬砌浇筑时会受到一定的拉力,故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初期支护为锚喷支护时,支护后围岩仍在变形,即使整个工程建成后,由于使用或地质等方面的原因.工程结构也存在着变形问题.故防水板应有较高的延伸率.耐刺穿性是施工中对材料提出的要求、因二次衬砌时有的地段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绑扎钢筋时会对防水板造成损伤.故要求防水板有一定的耐刺穿性.以免板被刺破使其完整的防水性遭到破坏.防水板因长期处于地下并要长期发挥其防水性能 故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腐蚀性 耐菌性.抗渗性是防水板非常重要的性能,但目前的试验方法不能反映防水板处于地下受水长期作用这一条件。而要制定一套符合地下工程使用环境的试验方法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故只好沿用现在工程界公认的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数据,防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是根据现在使用较多的几种防水板的性能综合考虑提出的 有些防水板的某些指标值可能远远大于表中的规定值,设计选用时可根据工程的要求及投资等情况合理选用。4.5,9.本条规定了地下工程中常用的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缓冲层材料的种类和技术性能。施 工4,5.11.铺设基面要求比较平整,是为了保证防水板的铺设和焊接质量,不平整的处理方法是 当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可在低凹处涂抹水泥砂浆。如喷射混凝土厚度小于设计厚度时。必须用喷射混凝土找平、防水板系在初期支护如喷射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上铺设,要求初期支护基层表面十分平整则费时费力 故条文中只提宜平整。并根据工程实践的经验提出平整度的定量指标 以便于铺设防水板 但基层表面上伸出的钢筋头、铁丝等坚硬物体必须予以清除,以免损伤防水板,4。5,12。设缓冲层,一是因基层表面不太平整、铺设缓冲层后便于铺设防水板。二是能避免基层表面的坚硬物体清除不彻底时刺破防水板.三是有的缓冲层,如土工布。有渗排水性能,能起到引排水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无纺布和塑料板结合在一起的复合防水板 其铺设一般采用吊铺或撑铺。质量难以保证、为保证防水层施工质量,应先铺垫层,再铺设防水板,真正达到无钉铺设,4。5 13。本条增加了、塑料防水板铺设时的分区注浆系统。1.两幅塑料板的搭接宽度应视开挖面、基石 的平整度确定,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不应小于150mm,搭接太宽造成浪费,因此仍保持原规范搭接宽度为100mm的规定、为确保防水板的整体性 搭接缝不宜采用粘结法,因胶粘剂在地下长期使用很难确保其性能不变,采用焊接法时.应采用双焊缝,一方面能确保焊接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充气检查焊缝质量 2 下部防水板压住上部防水板这一规定是为了使防水板外侧上部的渗漏水能顺利流下 不至于积聚在防水板的搭接处而形成渗漏水的隐患 3.设置分区注浆的目的是防止渗水到处乱窜,4、分段设置防水板时 若两侧封闭不好,则地下水会从此处流出,由于防水板与混凝土粘结性不好。工程上一般采用设过渡层的方法、即选用一种既能与防水板焊接.又能与混凝土结合的材料作为过渡层、以保证防水板两侧封闭严密,4。5。14 层数太多.焊接后太厚,焊接机无法施焊,采用焊枪大面积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但从工艺要求上难以避免三层。超过三层时。应采取措施避开。4 5、16、防水层绷得太紧、一是与基面不密贴.难以保证二次衬砌厚度。二是浇筑混凝土时。固定点容易拉脱。至于预留多少合适 应根据基面平整度决定。当然也不能太松,一则浪费材料,二则防水层容易打折,4、5、17,防水板的铺设和内衬混凝土的施工是交叉作业.如两者施工距离过近,则相互间易受干扰 但过远,有时受施工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且过远铺好的防水板会因自重造成脱落 根据现在施工的经验.两者施工距离宜为5,20m、4。5,18 混凝土施工时,应对塑料防水板防水层进行保护,本条提出了两项保护措施、其他措施可根据需要在施工细则中规定.4.5.19.本条是自检内容,二次衬砌前还应按验收标准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