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抗震设防要求,第八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二,抗震设防要求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建设工程,重要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具体范围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铁路 民航等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三 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和地震研究程度及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并根据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者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区域的大中城市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并根据地震小区划工作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地震灾区区域性抗震设防要求需要变更的,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第九条,大型水库大坝.特大桥梁 发射塔等重大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并报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鼓励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的建设单位。在下列建筑工程上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一 高度超过80米的高层建筑工程。二.采用隔震。减震等新技术的建筑工程、三.体型不规则的7层以上的建筑工程。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设置,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并由地震工作部门进行指导、第十条。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的建设工程。负责项目备案,核准 审批的县级以上发展和改革。工业经济。建设,交通.水利 电力,铁路,民航等部门、应当将项目基本情况和抗震设防要求采用情况送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动参数复核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选址或者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前,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办理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确认手续,前款规定外的建设工程、属于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乙类以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采用情况报当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动参数复核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无可行性研究的在初步设计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动参数复核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报省级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地震小区划工作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实施.结果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第十二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及审批文件 应当作为项目立项.预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审查的文件材料.第十三条、发展和改革.工业经济等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对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经批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内容的.不予批准或者核准、第十四条 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铁路.民航等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对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初步设计文件中未包含经批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内容的 不予批准或者核准、第十五条、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 应当取得国家或者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核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 执行相关法律 法规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省外单位在本省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应当到县级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进行资质验证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