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六十八条.国家建立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第六十九条。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使用环节的医疗器械质量加强监督检查 并对下列事项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一,是否按照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二,质量管理体系是否保持有效运行,三,生产经营条件是否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必要时,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可以对为医疗器械研制 生产。经营、使用等活动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延伸检查,第七十条,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有下列职权.一.进入现场实施检查。抽取样品、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三.查封 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医疗器械,违法使用的零配件、原材料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的工具.设备,四。查封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执法证件、保守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监督检查予以配合 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不得隐瞒 拒绝 阻挠,第七十一条。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使用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进入医疗机构,查阅。复制有关档案,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第七十二条.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可以采取告诫.责任约谈.责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医疗器械,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可以采取责令暂停生产,进口.经营,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发布安全警示信息、第七十三条.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生产,经营 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抽查检验,抽查检验不得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纳入本级政府预算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抽查检验结论及时发布医疗器械质量公告。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违规使用以及与大型医用设备相关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情形的。应当立即纠正、依法予以处理 第七十四条 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未及时发现医疗器械安全系统性风险,未及时消除监督管理区域内医疗器械安全隐患的 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地方人民政府未履行医疗器械安全职责,未及时消除区域性重大医疗器械安全隐患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被约谈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整改,第七十五条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管理.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方可对医疗器械实施检验、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医疗器械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进行 并支付相关费用,当事人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部门或者其上一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提出复检申请 由受理复检申请的部门在复检机构名录中随机确定复检机构进行复检、承担复检工作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复检结论,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 相关检验项目只有一家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的。复检时应当变更承办部门或者人员。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第七十六条 对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者擅自改变医疗器械设计 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并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按照医疗器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无法检验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可以使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补充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使用补充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得出的检验结论、可以作为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认定医疗器械质量的依据.第七十七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医疗器械广告进行监督检查 查处违法行为 第七十八条 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通过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依法及时公布医疗器械许可.备案。抽查检验、违法行为查处等日常监督管理信息。但是 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建立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 生产经营企业 使用单位信用档案 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依法加强失信惩戒、第七十九条.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等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联系方式.接受咨询,投诉,举报、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等部门接到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有关的咨询.应当及时答复,接到投诉,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答复 对咨询.投诉 举报情况及其答复、核实,处理情况。应当予以记录 保存 有关医疗器械研制,生产 经营、使用行为的举报经调查属实的,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等部门对举报人应当给予奖励,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第八十条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修改本条例规定的目录以及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有关的规范.应当公开征求意见 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消费者,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组织等方面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