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医疗器械生产第三十条.从事医疗器械生产活动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场地.环境条件.生产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二、有能对生产的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验的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设备、三。有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管理制度,四、有与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售后服务能力,五 符合产品研制、生产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第三十一条,从事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的、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在提交符合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条件的有关资料后即完成备案。医疗器械备案人自行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的、可以在依照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进行产品备案时一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条件的有关资料。即完成生产备案,第三十二条,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条件的有关资料以及所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受理生产许可申请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核查,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许可并发给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依照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办理延续手续,第三十三条。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应当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设备条件。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放行,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事项作出明确规定,第三十四条、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可以自行生产医疗器械,也可以委托符合本条例规定.具备相应条件的企业生产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对所委托生产的医疗器械质量负责,并加强对受托生产企业生产行为的管理,保证其按照法定要求进行生产 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应当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受托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制性标准.产品技术要求和委托协议组织生产 对生产行为负责 并接受委托方的监督,具有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得委托生产.具体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第三十五条.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严格按照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保证出厂的医疗器械符合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并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提交自查报告,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的生产条件发生变化 不再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活动,并向原生产许可或者生产备案部门报告.第三十七条、医疗器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通用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器械命名规则.第三十八条 国家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类别,分步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实现医疗器械可追溯.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第三十九条.医疗器械应当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标签的内容应当与经注册或者备案的相关内容一致。确保真实 准确 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一,通用名称,型号,规格.二.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以及联系方式。三,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四。产品性能。主要结构.适用范围.五、禁忌、注意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的内容,六,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七,维护和保养方法,特殊运输。贮存的条件,方法,八。产品技术要求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内容.第二类 第三类医疗器械还应当标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医疗器械还应当具有安全使用的特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