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分类与内容第七条,按照制定主体划分 应急预案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等、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包括企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等编制的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是人民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总体应急预案围绕突发事件事前 事中。事后全过程、主要明确应对工作的总体要求.事件分类分级 预案体系构成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以及风险防控 监测预警,处置救援,应急保障.恢复重建,预案管理等内容、第九条,专项应急预案是人民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方案 部门应急预案是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第十条、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主要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相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和专项工作安排 不同层级预案内容各有侧重,涉及相邻或相关地方人民政府,部门.单位任务的应当沟通一致后明确。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 响应分级,信息报告要求.应急保障措施等 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监测预警、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市县级人民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和实用性 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管控 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组织自救互救、应急处置措施,现场管控.队伍物资保障等内容.重点规范市.地,级和县级层面应对行动、落实相关任务.细化工作流程、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责和针对性.可操作性.第十一条。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通信,交通运输。医学救援,物资装备,能源 资金以及新闻宣传 秩序维护、慈善捐赠,灾害救助等保障功能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组织指挥机制,主要任务。资源布局。资源调用或应急响应程序,具体措施等内容。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保护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关键功能和部位。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应急联动等内容。第十二条.重大活动主办或承办机构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编制重大活动保障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组织指挥体系,主要任务、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应急联动,监测预警 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第十三条、相邻或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侧重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间信息通报、组织指挥体系对接。处置措施衔接。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第十四条,国家有关部门和超大特大城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行业.地区,风险评估实际。制定巨灾应急预案 统筹本部门.行业、领域,本地区巨灾应对工作。第十五条 乡镇、街道.应急预案重点规范乡镇 街道.层面应对行动,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 任务分工 处置措施,信息收集报告,现场管理 人员疏散与安置等内容.村,社区.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点位 应急响应责任人,预警信息传播与响应,人员转移避险,应急处置措施,应急资源调用等内容 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预案的形式。要素和内容等,可结合实际灵活确定,力求简明实用.突出人员转移避险,体现先期处置特点、第十六条。单位应急预案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主要任务。信息报告.预警和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转移,应急资源调用等内容.大型企业集团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建立本集团应急预案体系,安全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结合实际简化应急预案要素和内容、第十七条。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部门、单位等可以结合实际编制应急工作手册、内容一般包括应急响应措施,处置工作程序。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联络人员和电话等,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力量等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需要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具体任务编制行动方案、侧重明确应急响应 指挥协同、力量编成.行动设想.综合保障,其他有关措施等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