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促进高质量发展第五十九条 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经济繁荣的现代甘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第六十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围绕建设人民富裕的现代甘肃,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城乡融合典型示范项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第六十一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严格控制黄河流域新建各类开发区,推进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第六十二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乡村布局.统筹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发展黄河流域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休闲农庄。第六十三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重点导向 推动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转变。产业发展由粗放消耗型向绿色集约型转变。搭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因地制宜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严格限制在黄河流域布局高耗水、高污染或者高耗能项目、煤炭.火电、钢铁 焦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应当开展清洁生产,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资源型城市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循环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第六十四条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围绕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甘肃 构建水利,交通.能源。环境,市政等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开展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智能市政。智能建造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六十五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打造牛羊菜果薯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和高标准梯田建设管理。积极支持种质资源和制种基地、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 打造黄河流域地理标志产品,推动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的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六十六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协同推进黄河流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与化工.能源,钢铁.有色金属,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第六十七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能源高效利用制度、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和各类产业园区应当采取措施 推广和应用节能产品及技术、提升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 水循环利用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六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制度、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碳排放 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及空气质量达标协同管理。第六十九条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市州。县域间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协调协作机制、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第七十条.本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城市等的对外交流和经贸合作。建立对外开放平台。依托兰州新区建设,培育建设内陆自贸区,保税区.推进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空间,打造沿黄开放高地,第七十一条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灾害预防和应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发挥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与中东部地区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合作关系,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和开放创新。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发挥兰州白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龙头带动作用。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激励保障措施.打造能够吸引高端人才,具备创新集聚能力的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 提升黄河流域的技术创新水平,第七十二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居民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引导居民绿色消费,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