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监察机构及职责,第七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置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监察任务的需要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第八条。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镇、街道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或者兼职人员,协助处理有关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第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中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人员,以下称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规章和监察业务。经考核合格、取得劳动保障监察员证后方可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第十条,劳动保障监察员履行法定职责和职权,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文明执法,廉洁奉公,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泄露举报人的有关情况和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从政府有关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聘请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或者转达与劳动保障工作相关的建议、意见和要求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认真听取并予以答复。对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提请处理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第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国务院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范围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查处,一.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 二,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收取保证金 押金等费用或者扣押劳动者证件的.三、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五.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六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或者不按标准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和节假日加班工资报酬的,七。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的 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不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九,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未成年工。残疾人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十。用人单位使用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相应技术工种的 十一。用人单位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十二。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十三,其他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