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经济困难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 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法律援助活动适用本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依法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第三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 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捐助的 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法律援助捐助资金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并对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第五条,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档案,信访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与法律援助有关的工作,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为需要法律援助的公民提供帮助.第六条。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依照法律 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律师每年应当承办至少两件法律援助案件。但法律援助机构未指派或者安排的除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资源.合理调配法律援助人员跨行政区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第七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鼓励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法律援助宣传。普及法律援助知识.提高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将法律援助作为公益性宣传的内容 为法律援助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